一、一篇網貼,拉開了盧氏煙葉的奮爭史
2016年,盧氏縣煙葉實現“大豐收”,收購煙葉25萬擔,逼近歷史峰值。但在煙葉收購期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正當全體干部職工全身心投入煙葉收購、沉浸在豐收喜悅當中時,一篇網絡帖子的出現為盧氏煙葉大好形勢狠狠潑了一盆冷水。9月29日前后,明珠論壇、百度貼吧等網絡媒體上,相繼出現了一篇名為《盧氏煙葉還能種多久》的帖子,文中涉及到品種雜亂、合同轉借、交售困難、煙販猖獗、煙農收益低等問題,雖然帖子篇幅不長,但卻深深觸痛了盧氏煙草每一名干部職工的心。隨之而來的三年自然災害,也為盧氏煙區高速發展按下了“暫停鍵”,全縣煙葉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9.4萬畝下降到2019年的7.2萬畝,煙葉收購量也由2016年的25萬擔驟減到2019年的18.5萬擔,產值、稅收隨之下降。在內憂外患雙重壓力之下,盧氏煙葉也進入了“低谷期”。
進入2020年以后,在行業發展由穩轉增的大背景下,在市局(公司)正確領導、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盧氏縣局(分公司)搶抓難得的發展機遇,以“抓發展之勢、克發展之難、夯發展之基”總思路,一體推進煙葉穩中提質、規范經營、以質增量、隊伍賦能等重點任務,拉開了盧氏煙葉止跌回升的奮爭史。
一是抓牢發展之勢。抓住國家局“由增規模向穩產業”的戰略判斷,抓住省局實現河南煙葉“恢復性”發展的戰略安排,抓住縣政府大力發展煙葉產業的機遇,抓住煙農發展煙葉積極性不減反增的良機,蓄勢待發,乘勢而上,全力營造盧氏煙葉規模不減反增、煙葉質量不降反升的良好態勢。
二是勇克發展之難。一克品種治理難題,堅持“多措并舉、堵疏結合”總方針,在政策扶持、思想認知、考核待遇等方面加力,優良品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一舉扭轉了“卡脖子”瓶頸問題。二克成熟期晚難題。強化配套技術支撐,利用井窯式移栽、精準配方施肥、早采早收等措施,5月10日前煙苗移栽基本結束;嚴控氮肥使用量,全面增施有機肥,全生育期補鉀;采收上突出早采,10月5日前采收結束。一舉扭轉了“雷暴”“霜凍”等給煙葉帶來的損失。三克質量不優難題。落實提質增效“四項關鍵技術”,確保田間長出好煙葉。收購等級把握上,嚴格落實“544”網格化管理和“4334”分級工作法,建立全閉環等級質量追責鏈條,推行視頻監督、現場檢查和責任追究等措施,考核獎懲上更是以懲促改、以罰促進,打破重“量”輕“質”、說“量”降“質”的收購“怪圈”,上等煙比例由2019年的71.97%增長到2023年的77.3%。
三是夯實設施之基。通過“政府+公司+煙農”投入模式,四年間新建烤房1372座,其中電烤房837座,生物質烤房535座;改造電烤房1833座,烘烤承載能力保守提升3萬余畝,畝用工平均降低約700個;購置煙夾1900余套,用工數量每炕次降低3800個;新建育苗大棚3處共23座,可育苗面積保守增加1.12萬畝;購置水罐62個,初步完成山區丘陵地區補水可行性探索;新建2個防雹增雨作業點、1個雷達站,有力提高了災害預警和應對能力,煙葉減損增效初見成效。
隨著從“政策扶持+技術管理+基礎設施”三線發力,自此盧氏煙葉逐步走出低谷,走上了高質量發展快車道,跑出了連我們都感到不俗的“加速度”:煙葉種植面積由2018年的7.2萬畝增加至2023年的11萬畝,收購量由18.5萬擔增加至25.76萬擔,中桔二收購量由9389.6擔增加到36688擔(翻了近四倍),煙葉產值由2.8億元增長到4.15億元,戶均收入由6.18萬元增長到10.47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處于全市領先水平,2023年主要指標更是創下8年來新高。可以說,我們用四年時間幾乎打造出了“兩個盧氏”。
二、一條反饋,凝聚起了盧氏煙葉知恥而后勇的決心
在盧氏煙葉再次騰飛、高速發展的關鍵階段,河南中煙在一次質量反饋中,對盧氏煙葉質量下降較兄弟單位較大的問題提出了質疑,表達了擔憂。隨后我們多年合作的核心客戶浙江中煙今年調減了盧氏3萬擔計劃,在我們還沒有為勝利歡呼雀躍的時候就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特別是上次張局長在讀書班和第四次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上對盧氏煙葉發展的短板和面臨危機的分析一針見血,更是讓我們寢食難安。
在隨后的反思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如果煙葉質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盧氏煙葉的品牌信譽就難以恢復,工業計劃訂單減少就會成為常態,盧氏煙區也會隨之走向衰敗,300多名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勢必受損,1萬余戶煙農賴以生存的產業也將不復存在,盧氏煙葉高質量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因此,在清醒憂患、認清形勢的基礎上,本著對上級、地方、產業、職工和煙農負責的態度,我們提出了“三大措施”。一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隨著工業企業對高等級優質煙葉原料的需求越來越旺,對煙葉質量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既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更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把提升煙葉質量當做重中之重抓緊抓實,不斷加大以“質量”為底層邏輯的各項生產技術措施落實,一以貫之走以質取勝之路。二要有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去年工業企業對盧氏提報的上等煙需求比例高達90%,但實際上全縣僅能達到77.3%,還有13個百分點的需求差距無法滿足,主要差距就來自于上部煙,對應的就是上部煙調撥困難。而距三門峽不遠的許昌煙區,因為開發出了“上六片”,各工業企業訂單如雪花般紛至沓來。這為我們未來發展提供了思路,瓶頸的突破點就是上部煙,我們要把“一優兩轉”和“上六片”開發作為解決上部煙等級結構質量不高的重要途徑,最大限度提高上部上等煙比例,打造上部優質煙葉原料特色IP,爭取更多的市場訂單。三要有背水一戰的責任擔當。面對煙葉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將把抓實績、拼業績作為煙葉工作的根本目標,樹牢爭先創優的競爭意識,對煙葉生產各環節都要精耕細作、精益求精,在面對問題、應對困難時既要敢于擔當又要善于擔當,為盧氏煙葉注入更多的“精氣神”,為三門峽煙葉高質量發展添勢蓄能。
三、一項抓手,加速了盧氏煙葉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在進入新時代、邁進新征程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這一全新名詞。新質生產力不是傳統生產力的局部優化與簡單迭代,而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課題。
當前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和高一類卷煙滯銷現象顯現,各工業企業不確定因素驟然增加,浙江中煙、江蘇中煙等我們的主要客戶需求明顯下降,這也勢必為我們發展帶來挑戰,而應對挑戰的答案就是加速形成盧氏煙葉新質生產力,其中關鍵舉措就是張局長提出的“四項重點技術”和“上六片”開發。作為盧氏縣局(分公司)主要負責人,結合盧氏實際,我從“五個聚焦”談談如何提高盧氏煙葉新質生產力。
一要聚焦原料種植特色化。煙葉原料的質量特色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制勝法寶,走創新之路、特色之路是盧氏煙葉由規模化生產向特色化生產轉型的唯一途徑。今年我們把煙葉生產技術落實作為最大限度彰顯質量特色的關鍵一步,緊盯煙葉生產關鍵節點,全面落實增密、控氮、提鉀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強高油分有機肥、杯罩移栽、關鍵期補水、綠色防控“四項重點技術”推廣應用,探索“高甜感、高油分”上六片開發,不斷夯實煙葉高質量發展基礎,全力以赴打好盧氏煙葉質量特色突圍戰。
二要聚焦質量結構穩定化。從10家工業公司反饋來看,盧氏煙葉面臨的最大短板是煙葉質量的不平衡、不穩定。在今年工作中,我們將圍繞工業需求和工業反饋“兩篇文章”,從規模規定、結構穩定、收購穩定入手,以種足種實11萬畝基本煙田來保證規模穩定,以“一優兩轉”的結構穩定來滿足工業企業對高結構原料的需求,以收購等級純度穩定保證原料質量的一致化,確保煙葉生產收購全過程質量穩定可控。
三要聚焦原料供給高端化。圍繞進入工業企業核心配方為目標,主動對接工業需求,共謀高端原料產烤技術方案,積極探索推進高可用性上部葉開發、生態煙葉定制化、核心原料定制化等工作,不斷優化等級結構、質量特色等品質要素對工業企業原料保障的精準度。持續提高各工業企業在盧氏基地單元高端優質核心原料、高可用性上部煙葉產出率,增強原料配方對盧氏煙葉的使用粘性和不可替代性,力爭進入各重點工業客戶高端品牌的核心原料配方。
四要聚焦品牌價值最大化。品牌做得好,名聲叫得亮,在煙葉市場上的話語權就強。我們將依托盧氏好山好水好生態優勢,大力實施精良技術、精準生產、精益管理,以提供可用性強、上選率高的優質、適配煙葉原料為目標,進一步挖掘品質內涵、找準風格定位、彰顯煙葉特色,推動煙葉外觀質量、內在品質和風格特色高度協調統一,力爭打造具有標識度、在全國叫得響、有影響的“河南濃香”特色煙葉品牌。
五要聚焦生產作業機械化。今年,我們牢牢把握助力煙農減工降本、提質增效、增收致富這個基本支點,不斷提升煙葉生產和機械化程度和覆蓋面,千方百計降低煙農種煙強度和風險。積極探索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因地制宜加大手扶式電動挖穴機、小型移動灌溉機、山地采收機等機械采購力度,實質性提升農機推廣的適配度,穩步推進煙葉生產方式變革,以機械化“關鍵變量”撬動現代化“強勁增量”,以“新農機”發展“新農業”,助力盧氏煙區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在今后工作中,我將始終堅持在市局(公司)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牢記職責、務實重干、勇毅前行,以不破不立的勇氣和擔當作為的魄力,把盧氏煙葉抓實抓好抓出成績,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盧氏煙草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