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瀘州煙區全面進入煙葉移栽期,古藺縣大寨苗族鄉煙葉產業綜合體1000余畝的園區里,幾十名煙農正在忙碌。
“老肖,去年的收入咋樣?怕是錢包都裝不下了哦!”休息間隙,大寨村煙農羅永其在地頭與同村的肖龍華閑聊了起來。
“去年煙站技術指導到位,加上天氣給力,煙葉賣了20多萬元,煙后種的蘿卜賣了2萬多元,爭取今年再多掙點。”肖龍華笑著回應。
在大寨鄉,像肖龍華這樣靠種植煙葉和煙后蔬菜增收致富的農民還有不少。
大寨作為古藺縣三個苗族鄉之一,青山逶迤,碧水蜿蜒,被苗家兒女親切贊為“夢里苗鄉,宜居大寨”。近年來,當地加快發展以煙葉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及特色旅游業,全力助推鄉村振興,群眾逐步走上了致富“快車道”。
特別是近兩年,大寨鄉著眼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堅持政府主導、煙草引導、企業參與、群眾受益的思路,積極探索“煙葉+N”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科學構建適宜的耕作制度,政企協作共同奏響了“以煙穩糧、合理輪作、多元增收”的產業融合“協奏曲”,有效實現煙田增產、煙農增收。
“前些年,政府和煙草公司鼓勵種植煙后作物,延伸增收產業鏈,提高土地利用率,煙農也積極響應,但就是不知道該種什么,又擔心賣不了好價錢。”古藺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大寨煙點點長高慶勇介紹道,去年大寨鄉依托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探索把“訂單生產”模式推廣到煙后作物,打造多元化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助力農產品坐上銷售“直通車”,給煙農吃上了“定心丸”。
“所謂‘訂單生產’,就是政府牽頭、煙草引導,提前聯系有蔬菜收購需求的企業,與煙農簽訂種植協議,實現農業生產與市場的有機互動,避免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隨意性,也降低了市場風險。”高慶勇說。
有了銷售渠道保障,煙農發展多元化產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僅去年一個冬季的勞作,就讓當地近百名群眾嘗到了多元增收的甜頭。據初步測算,去年煙葉采摘結束后,大寨鄉煙葉產業綜合體內共種植蘿卜、菱角菜、油菜等煙后作物1400多畝,同時發展農業觀光、農事體驗項目,實現多元增收100余萬元,形成了多元產業融合發展、農副產品購銷一體、服務業延鏈增效的互融共生新業態。
“往年交售完煙葉,我都會去縣城打幾個月零工貼補家用。現在好了,上半年種煙、下半年種菜,真正實現了全年家門口就業增收。”大寨村煙農彭正理說,他家去年冬季種植的蘿卜賣了2萬多元,比往年出去打零工強不少。
大寨鄉“煙葉+N”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也輻射帶動了周邊種煙鄉鎮的農業生產。今年2月,以大寨鄉為核心區的古藺縣“煙草+蔬菜”現代農業園區成功晉級市級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成為瀘州市唯一一個以煙葉為主的現代農業園區。園區2023年總產值高達2.64億元,煙葉、蔬菜主導產業總產值達1.85億元。
大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陶榮介紹說,接下來他們還將大力推廣“煙葉+N”多元增收模式,更好發揮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示范效應,打造“煙葉強、煙農富、煙區美”的現代煙草農業發展新標桿,在美麗的“夢里苗鄉”繪就一幅新時代鄉村振興畫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