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雄 攝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當下,煙草行業各領域各單位正勇爭先、善作為、謀新策、出實招,以科技創新為源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何以革故鼎新?何以行穩致遠?
全行業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通過使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回答“發展之問”,讓行業現代化建設更有支撐、更具成色。
山東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集成煙葉生產全生育周期要素信息可視化的數字系統,遠程就能夠實時掌握煙田耕種數據;廣東省局(公司)以數字轉型促進數據、產業、平臺相融合,將氣象數據轉化為防災減災抗災的堅實堡壘;廣東中煙搭建新質生產力發展矩陣,三維鍛造全過程創新鏈;浙江中煙以數據賦能業財融合,深入推進全價值鏈成本管控工作……
從農業到工業,從生產到管理,一個個鮮活的場景,組合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也見證了科技創新對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推動作用。今天我們一起走進4家煙草企業,看他們如何凝“新”聚力、共赴“新”程。
山東濰坊諸城育苗大棚智能噴灌系統 /羅井泉 攝
在廣袤的山東大地,一片片煙田如綠色的地毯鋪展開來。伴隨著數字化浪潮的席卷,傳統的煙葉種植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創造出一幅幅令人感嘆的農業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出實施數字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數字鄉村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對推進智慧農業作出部署。在國家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山東煙區數字化建設如火如荼展開,將現代數字技術與傳統煙草農業相融合,給煙葉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從智能監測系統的應用,到精準施肥灌溉的實施,再到病蟲害防治的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技術正逐步滲透到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在這里,每一片煙葉的生長都經過數字化技術的輔助,每一步管理都依托著先進的數據分析,實現了“優質、特色、生態、安全、高效”的現代煙草農業。
一鍵透視 數字煙區全景圖
“今天,位于瑯埠融合創新園的煙田已經完成了20畝的起壟施肥任務。這是作業軌跡和施肥量監控……”在山東濰坊諸城市智慧煙葉調度中心,諸城市局(分公司)煙技員王朔操作著顯示屏對起壟施肥情況進行講解。
即便沒有在煙田旁,王朔依舊能準確地給出一組組數據,這要歸功于山東省局(公司)依托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所搭建的山東煙區數字煙田平臺(系統),集成煙區、煙田、煙農以及基礎設施、農事操作、農服作業等數據,推進煙田與人、機、環、服等要素資源平臺化,實現煙葉生產全生育周期要素信息可視化。
“從去年開始,諸城煙區在移栽前增加了一項新的工作程序——‘地圖地塊綁定’?!蓖跛冯S即打開操作系統展示,“利用手機APP,實時劃定基本煙田、種植地塊,并將相關信息編輯錄入平臺,平臺自動計算煙田面積、記錄經緯度,關聯附近基礎設施,完成對煙田的‘上圖入庫、動態管理’。”
隨著鼠標在顯示屏上不斷點擊,外部時空、氣象、土壤等農業數據資源一一呈現,借助電子地圖、衛星遙感等手段,精準劃定基本煙田、精細圈定種植地塊、精確標識設施分布,管理層通過電腦終端,“一個屏幕”顯示基本煙田在哪里、種植地塊在哪里、基礎設施在哪里,做到“有地圖、有影像、有數據”。
“用上這個系統,我們種煙變得更方便、更科學了,每天耕種了多少畝,氣候、墑情如何,只需要在手機點幾下,一目了然?!睘H坊煙區煙農白俊杰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作為諸城市賈悅鎮年輕的“老煙農”,雖為“80后”,但白俊杰種煙已經10余年了,今年種煙115畝。他是第一批下載使用智慧煙葉平臺的煙農,基本上每天都打開軟件,看看自己煙田地塊的土壤墑情、農事提醒、病蟲害預測預報等信息。瀏覽相關的農資信息、培訓視頻,記錄各生產環節的作業時間、用工、照片等情況。
“什么時間需要植保,什么時候需要灌溉,我都會第一時間收到提醒,馬上去辦。十里八村的煙農都和我一樣,讓我們種出來的煙長勢更標準、品質更好?!卑卓〗苌钣懈杏|地說,“這個軟件是我們種煙的‘活字典’,也是生產的‘好管家’。”
絲絲入扣 精準管理新篇章
“一端是信息科技,另一端是生產經營,把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生產管理中,才是山東煙草農業現代化的目標?!鄙綎|省局(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立國說。
“煙農想著怎么種好自家的煙,我們要想著怎么幫大家都種好煙。”臨沂市局(公司)生產科長劉元德說,“臨沂煙葉管理數據驅動中心上線應用21個模型,覆蓋煙田布局與地塊選擇、精準配肥、病蟲害分析預警、GIS數據分析管理、成熟度判定、收購分析預警等煙葉生產過程重點環節?!?/p>
煙葉質量好,施肥是關鍵。針對施肥不精準的問題,臨沂市局(公司)從測土配方流程入手,將歷史配方與產量、結構、效益等數據關聯,運用方差分析、權重分析,建立施肥配方智能推薦模型。在煙田施肥時,只需要輸入種煙品種、土壤類型、前茬作物、肥力水平一級篩選指標,系統就能從配方庫中測算施肥量最低,畝產值、上等煙比例最高二級指標,篩選出推薦配方,實現煙田施肥的精準指導。
氣候多變,煙田澆水不及時、不科學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臨沂煙區部署18處煙田長勢監控點、5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5套智能灌溉系統,結合無人機遙感監測,實時采集土壤墑情和煙株長勢數據,不同時期設定含水量預警值,結合煙株不同生育期需水規律,建立煙田澆灌模型,確定合理澆水時間與澆水量,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煙田按需供水和遠程智能化澆灌。
同時,山東煙區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病蟲害智能測報預警網絡,利用性誘蟲情測報和病原菌檢測與孢子捕捉系統實時監控蟲情基數、病原菌和孢子數量,結合氣象數據,分析預測蟲情發生動態和病害流行規律,實現精準預警和智慧防控。
“不只是煙農需要土壤養分、墑情、積溫、降雨這些動態信息,對于管理人員這些數據同樣重要?!鄙綎|省局(公司)煙葉處副處長李玉高解釋,“通過實時采集煙田各環節作業信息與影像,農事作業與土壤、天氣信息同步記錄,山東煙區數字煙田平臺(系統)自動生成地塊的年度生產報告,為今后生產技術調整優化提供數據支撐?!?/p>
煙葉生產要注重全產業鏈,通過將煙田地塊生產數據信息與收購、復烤、工業使用等信息整合鏈接,山東省局(公司)實現不同年度、不同區域、種植規模、畝產效益等多條件查詢分析以及計劃管控、種植合同管理等閉環管理,為生產經營決策與過程管理提供支撐。
“通過查詢分析找出生產效益、煙葉質量最好的煙農,調取他的年度生產報告,形成來年最佳的生產指導方案,推廣到適宜地塊,示范帶動生產水平提升。”李玉高說,“通過相關數據分析,開展煙農、技術員畫像,用數據說話、靠數據評價、憑數據改善,為基層隊伍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計劃資源分配、精準幫扶指導等提供科學依據?!?/p>
借助平臺大數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手段,集成應用精準施肥、智能灌溉、精準植保、精準烘烤等智能裝備,實現人機地服互聯互通,有效提高了水、肥、藥、機等精準投入與科學管控水平,利用試點區智能裝備作業數據信息,指導全省煙葉生產。
全省煙葉生產實現節水22%以上、節肥15%以上,烘烤損失降低到6%以內……山東省局(公司)探索解決“數據從哪里來”的基礎問題、“數據怎么利用”的關鍵問題和“數據如何賦能”的重要問題,為推進數字化轉型、管理效能提升、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探索了新路徑。
一觸即達 煙草服務新體驗
以技助農,服務為農。
“新技術再怎么發展,出發點都是幫煙農種好煙,為煙農服好務?!迸R沂市局(公司)王文杰一邊演示著“魯煙惠農”一站式托管服務平臺一邊介紹,“我們這個托管服務平臺將煙區煙農、煙田位置、地塊面積、地形等信息與農副產品信息整合到一起,實現服務產品上架、下單付款、質量評價等功能,幫助煙農一鍵下單、輕松種煙。”
山東煙草“魯煙惠農”服務平臺根據不同區域的個性化需求,形成單項或多項組合的優惠套餐服務包,煙農自主選取不同服務組織的質優價廉的服務項目。煙農下單后,服務隊員可以在平臺上自動定位到服務煙田開展服務工作。煙站技術員、服務店長、煙農一同對服務過程進行指導與監督,服務完成后實行“煙農+店長”評價驗收機制,煙農滿意后在服務平臺進行確認并評價服務質量,然后結算服務費用。平臺把煙農評價作為服務質量考核、農服公司管理的主要依據,保障服務質量。
由“煙農”轉變為“煙田管家”,這是沂水縣許家湖鎮北小堯村58歲煙農解秀榮最直接的感受。
“去年我家所有煙田都是通過‘魯煙惠農’幫忙種的,今年我家100畝煙田已經和服務公司簽好了訂單?!苯庑銟s展示訂單并贊嘆道,“我這個歲數,下地干活干不太動了。如今從耕地到采收,服務公司全都包了,可解決大問題了?!?/p>
解秀榮所在的北小堯村有860畝基本煙田,其中350畝種植煙葉,510畝輪作甘薯、花生,均實行全程托管服務,通過服務環節自動對接、服務隊伍有機銜接和精準計酬管理機制,可降低農機空駛率40%,提升機械作業效率20%,提升人工作業效率10%,每畝最高可降低成本400元。
科學把握農業現代化和行業高質量發展趨勢,山東省局(公司)將在全面推廣應用好行業一體化平臺基礎上,開展“煙葉平臺+”建設,加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煙草農業深度融合,強化煙葉生產、農服、烘烤、收購等數字化場景應用,以數字化推動煙葉產收加調鏈條向智慧化升級,為推進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創新煙葉生產管理服務和破解煙葉發展瓶頸這一重要課題交出山東答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