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萬物并秀;俯首耕耘,向新而行。
行走在廣袤煙田,不難發現許多“新伙伴”——他們滿身技能,“科技范”十足,悉心呵護著煙葉成長。
煙田規劃有“云圖”,育苗數據上“云端”,煙葉烘烤智慧化,分級收購“下訂單”……“數字農具”助力煙葉生產的生動實踐在神州大地精彩上演。
以“數”賦智,乘“數”轉型。全國各煙葉產區主動擁抱數字化,依托5G、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構建煙葉生產全鏈條智能管控新模式,培育和發展煙葉新質生產力,讓種煙變得更高效、更科學,為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皖南煙區煙田電子地圖 /安徽皖南煙葉公司 供圖
煙田設施“一張圖”
聲音
“哇!真神奇,我家的地在手機上就可以看見,種植合同也變成網上簽約了。”“過去要手持GPS在田間實地測量,現在每一塊煙田的信息及影像資料都可以通過手機進行查詢比對,我們煙技員開展服務和指導更方便快捷了。”
共享“一張圖”,網羅田間事。
打開電腦、登錄頁面,湖南全省煙區、煙田等煙葉生產要素信息躍然屏上,煙葉產能布局、煙基規劃一目了然。
煙田實現數字化、可視化管理,離不開電子地圖。依托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湖南省局(公司)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等數字化技術,搭建起湖南煙田電子地圖系統,實現“以圖摸家底、以圖管生產、以圖定決策”。
以圖摸家底,即利用人工智能和模型算法,自動勾繪煙田,智能測算面積,煙葉生產核心要素上圖入庫;以圖管生產,即通過電子地圖劃分網格,對煙農分類管理、精準指導,實現人員定位到網格,服務對接到農戶;以圖定決策,即綜合分析煙葉種植、煙基設施等情況,為煙區合理布局、煙田宜機化改造等提供決策依據。
手中有圖,心中有數。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數據。近年來,各煙葉產區加快完成煙田電子地圖數據采集和信息集成,建立煙田地塊及煙區基礎設施時空數據庫,形成煙葉生產數據資源“一張圖”。
齊魯大地,諸城煙區裝上了一套覆蓋“天空地”的一體化煙葉智能遙感系統,全面加強“可視煙區”建設,進一步打通煙葉生產全程的數據鏈條;
彩云之南,大理煙區建立起“省—州—縣—站—片區”五級網格管理體系,將網格化管理和數字化轉型結合,實現對生產環節的動態管理及煙農的全面畫像;
巴渝山城,重慶煙區構建了全市標準統一的煙田數據庫,勾畫了以高清商用衛星影像為底圖、以煙田地塊為核心、疊加“四煙要素”信息的全市煙葉生產數據“一張圖”。
智能云圖上線、信息一覽無余;筑牢數字底座,賦能煙葉生產。從衛星到地面、從宏觀到微觀,煙葉生產核心資源實現“采集”“上云”“入庫”,為進一步升級拓展應用提供了寬廣的舞臺。
湖南煙區構建“空天地”一體全域感知網,助力煙田管理智慧化 /湖南省局(公司)供圖
智慧生產“全鏈條”
聲音
“農機裝上了‘北斗’,機耕起壟不用愁;植保用上‘無人機’,省心省時又省力;烘烤有了‘千里眼’,再也不用守烤房。”
數字大潮起,金葉逐浪行。
從一粒種子到一片煙葉,從智能設備的應用到創新技術的推廣,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實踐已滲透煙葉生產各環節。
智慧大棚育煙苗——
“以前育苗的關鍵期,一天到晚跑大棚、記溫度,自從在育苗工場安裝了溫濕度在線監控儀,一切工作看數據,全部環節有章可循。”
在廣西,賀州煙區積極推廣育苗大棚在線監控系統,大棚溫濕度實現精準調節,不僅保證了煙苗的成活率,而且在病毒檢測上也實現了“零記錄”。
智能設備“傍身”,坐落在田間地頭的一個個育苗大棚搖身變成智能大棚,用數據代替經驗判斷,育苗更專業、管理更精細,質量更有保障。
田間管理“高科技”——
“小賀,最近地里已經開始出現蚜蟲了,怎么辦?”“你放心,咱們現在已經實現了蚜蟲全程立體防控,建立了預測模型,預測精準度可達80%以上,防治蚜蟲精準又有效!”
在山東,臨沂煙區布局害蟲燈誘監控系統、害蟲性誘監控系統等智能裝備,實時在線監控,并對測報數據、田間監測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構建預測模型,實現病蟲害宏觀管理和精準預測,有效控制了蚜蟲、煙青蟲等蟲害大面積發生。
建設氣象墑情監測站,采集空氣、土壤、光照、降雨等農業氣象參數并自動上傳云端;在示范區內安裝管網,搭配田間環境監測、土壤墑情監測等傳感器對煙田灌溉實時監測,實現煙田智能化供水。
攝像頭、傳感器、檢測儀、無人機……一個個“新農具”猶如眼睛和耳朵,捕捉著煙田每一個細微變化,數據多跑腿,田管更科學,為煙株健壯成長保駕護航。
數字烤房助“趕烤”——
“以前烘烤季經常熬夜,睡三四個小時就要起來看一下,特別擔心烤壞了。現在烤房裝上了智能化溫濕度控制器,不僅能實時觀測到烤房的溫濕度,而且遇到關鍵指標異常,還能自動預警,提醒及時作出相應處理,真正做到了一部設備烤好煙。”
在江西,贛州煙區大力引入“云烘烤”控制器系統設備——密集烤房控制器,采用數字溫度傳感器及高性能單片機設計,內置烘烤曲線,適應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煙葉的烘烤,有效提高煙農在煙葉烘烤過程中的應急應變能力,提高烘烤質量和工作效率。
上“云”用“數”,智慧烘烤。“云烘烤”平臺,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科學助力烘烤,降低勞動強度,真正讓精準烘烤走進尋常百姓家。
為農服務“一站式”
聲音
“以前只知道買東西、點外賣可以手機下單,沒想到種煙也能手機下單。從機耕到植保、從分級到收購,各項服務應有盡有,隨時下單、專業高效,真是太方便了。”
“叮,您的訂單已被接單。”來自四川攀枝花煙區的煙農楊春玉通過手機預訂無人機到自家煙田開展植保服務,立馬收到已被接單的提示。隨后,無人機如約而至,1小時就完成了28畝煙田的作業任務。
“金沙香韻”小程序是攀枝花煙區推出的一款精準服務煙農的手機小程序,它將土地、勞動、農機、烘烤、技術等生產資料整合一體,為煙農提供需求申報、線上派單、維護保養、操作培訓等“一站式”線上服務。
千里之外,湖北省興山縣金鵬煙葉合作社的“煙農一站式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
“這個小程序用起來真是簡單方便,可以在上面租地、請工,有點小山貨還能放在上面售賣,關鍵還能根據種植情況隨時隨地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請教專家,學到很多種煙知識。”興山縣榛子鄉和平村煙農張國禮笑著說。
“點手機”代替“腿走路”,一個個小程序,猶如煙草版的“58同城”,煙農、村集體、合作社、出租方、受雇者等參與方均可在線上發布信息、簽訂合同,改變了傳統的“人找人、人托人”模式,解決了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請工難、請工貴,缺煙田、缺設備、缺技術等問題,將一項項專業化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以前收購季,煙站里人山人海,現在采取手機下單、提前預約的方式進行收購,我們可以合理安排時間,避免了一窩蜂式的擁擠,確保了煙葉收購秩序。”
春華秋實,片煙歸倉。為全力做好煙葉分級、收購等服務,云南曲靖煙區嚴把煙葉“收購關”,借助手機APP小程序指導煙農“錯峰交煙”,通過智能化分級及借助互聯網遠程監控,實現煙葉收購高效、精準。
在陸良縣大莫古鎮麻舍所煙葉收購點,智能分揀一體機替代了人挑手分的傳統作業。麻舍所煙點技術主任張永芬表示:“采用智能化機器對煙葉進行分級,只需將煙葉逐片放到傳送帶上,機器就可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對每片煙葉精準定級,分出來的煙葉比人工分級純度還高。”
此外,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遠程監控平臺多角度、全方位實時察看全縣任何一個收購點的收購情況,發現問題,實施遠程調度,實現煙葉收購全過程、全方位監管,確保煙葉收購工作公平公正、規范有序進行。
一部手機成為掌上“新農具”,一臺電腦成為煙田“新管家”,一個智慧平臺成為連接千家萬戶的“指揮艙”……更智慧、更聰明,讓種煙有準頭,發展有奔頭,為煙農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煙農真正搭上了“智慧”順風車,一幅產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在廣袤煙田徐徐展開。
記者手記
用好“新農具” 種好“數智煙”
只需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煙葉種植合同簽約;打開手機APP,育苗大棚、烤房中的各類數據“掌上看”;指尖一點、輕松下單,育苗、機耕、起壟、分級、收購等各種專業化服務就可以送“貨”上門……
得益于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不斷推進,這一幕幕場景正在廣袤煙區生動實現,讓煙區煥發出鮮活的生機、迸發出澎湃的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全國各煙區將一體化平臺建設作為重要載體,梳理煙葉生產流程,完善工作機制,提高服務科學性,打通數據“痛點”“堵點”,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煙農享受到智慧生產帶來的實惠與便利。
從會種煙到“慧”種煙,從在“路上”到在“線上”,從靠經驗到靠數據,背后是新技術、新模式賦能煙葉生產的不斷實踐。當前,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攻堅期,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任重而道遠。
用好“新農具”,耕種“智慧田”。大力推進數字化,提升煙葉產業管理效能,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與煙葉產業融合,釋放數據紅利,相信煙葉生產智慧化發展的道路會越走越寬廣,廣袤煙田的智慧樂章將越奏越嘹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