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是發展的基石,“進”是發展的追求。
2024年,煙草行業各單位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積極融入“三農”工作大局、鄉村振興全局,緊緊圍繞“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牢牢守住‘兩條底線’”總體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錨定煙草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奮力推動煙葉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扎實進展。
煙葉工作實現穩中求進、進中提質,不僅為行業整體良好運行打下堅實基礎,也為煙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糧食穩產豐產作出重要貢獻。
以動態平衡為目標
提升穩產保供能力
歷史經驗一再證明,煙葉穩則行業穩,煙葉供需的協調平衡,是行業穩定發展的基本前提。
面對產業發展形勢變化,國家煙草專賣局黨組審時度勢,明確提出“動態平衡”的煙葉總量宏觀調控目標,煙葉產業發展進入由增轉穩的新階段。
一年來,行業各單位積極適應由增轉穩新形勢,著力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協同推進量的精準把控和質的穩步提升,千方百計穩固煙葉基礎。
在總量購耗平衡方面,從嚴加強合同管理,全面落實煙葉合同與煙田電子地圖綁定,切實加強生產過程控制,有效實現了對煙葉規模的精準調控。
在優勢產能集聚方面,持續鞏固煙區布局優化成果,推動資源向重點產區合理傾斜,持續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呈現出良好的集聚效應和發展趨勢。
一年來,各煙區不斷加強職業化煙農隊伍培養,煙農隊伍結構持續優化。資料圖片
在穩定煙農隊伍方面,政策上提信心,效益上促增收,加強青壯年煙農培育和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職業煙農培養,煙農隊伍結構持續優化。
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提升優質原料供給質效,既要“穩總量”,更要“優供給”。
一年來,行業各單位持續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堅持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統籌好“穩總量”與“優供給”的關系,進一步優化供給質量和結構,推動煙葉供需在規模和結構兩個層面實現更高水平的協調平衡。
聚集高可用性上部煙葉生產技術體系建設,推動上部煙葉可用性明顯提升,為提高煙葉全等級利用水平、化解供需結構性矛盾、推動工業企業降本增效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聚焦重點品牌原料需求,持續優化基地單元布局,全面推進基地定制化生產,推動基地單元從單純注重購銷關系向工商深度協同轉變,基地煙葉“生產定點、技術定型、調撥定向”基本實現,基地單元供給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凸顯。
在貴州煙區,“三特”生產體系、“三評”追溯體系和“三單”流通管控持續發揮作用,煙葉基地單元定制生產日益完善,全省定制合作工業企業從7家增加到15家;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各產區煙葉供給、需求、質量、存在問題等維度對產區進行畫像,重點分析各產區“中華”原料的保障能力,高效推進“中華”原料保障的“穩質、均質、提質”。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賦能煙葉高質量發展
當前,煙葉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惟有實施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才能順應時代潮流,開創煙葉發展新局面。
一年來,以機械化、數字化、綠色化為重點的現代生產方式加快推行,貫穿生產收購、調撥加工、倉儲物流到工業使用的全環節流通體系持續優化,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全方位提檔升級。
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是推動煙草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四大作業區全程宜機化生產技術體系基本建立,煙葉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化率提高至69.1%。全國新增16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總數增至55個,示范縣“機藝田服”機械化生產系統不斷構建完善,農機研配與農藝改進結合更加緊密,煙田宜機化程度逐步提升,農機跨區輻射作業持續探索,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一年來,隨著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煙葉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化率顯著提高。資料圖片
以河南煙區為例,通過減少作業次數和采收次數,他們細化并實施黃淮北方平原作業區宜機化農藝標準體系,在22個驗證點全面執行標準,有效提升了關鍵環節的農藝宜機化水平。
數字化治理已成為提升產業鏈效能的關鍵。
隨著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在全國43家省級工商企業全面推廣應用,煙葉生產全產業鏈實現了統一計劃物流管控,形成了完整、可靠的煙葉質量追溯鏈條,為“采數、上云、賦智”提供了重要支撐。以煙葉平臺為基礎,深化拓展數據資源創新應用,加快實現煙葉生產經營“萬物互聯”,以“點的突破”帶動“煙葉平臺+”全面開花,煙葉生產經營向全鏈條智慧化升級穩步邁進。
通過加速云邊端協同、大數據分析技術,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原料倉儲物流環節創新融合應用,深化田間到車間的數據互通集成,優化了原料全供應鏈的數據應用及分析能力。
生產生態一起抓,才能提高產業發展的韌性和成色。
一年來,煙葉生產綠色轉型步伐堅實、成效顯著。隨著綠色生態保護舉措持續加強,有機肥施用、綠色高效專業化植保、蚜繭蜂防治蚜蟲、地膜回收等綠色生產技術基本實現全覆蓋,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達到757萬畝,烘烤綠色化、精準化、信息化加速發展,生物質等新能源烘烤占比接近60%。
同時,通過持續優化煙葉站點布局、著力推動生產收購組織模式變革、高質量推進復烤區域加工中心建設等改革創新舉措,煙葉全鏈條流通質效進一步提升。
以融合發展為導向
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是行業謀劃推動煙葉工作的“指南針”和“定盤星”。
一年來,行業各單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牢牢守住“兩條底線”,自覺把煙葉發展融入國家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和鄉村振興大局。
產業融合發展,成為煙葉工作的一大亮點。全行業堅決扛穩抓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充分發揮行業體制優勢和資源優勢,著力構建完善種糧保安全、種煙穩收益、多元促增收的產業融合發展機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煙區鄉村全面振興持續貢獻力量。
煙糧協同是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堅守耕地保護的紅線,通過綜合施策,包括土壤保育、基礎設施建設、農機農藝融合和水源工程援助,行業各單位有效增加了適宜農業、糧食生產和煙葉種植的高標準農田,糧煙一體化耕作制度逐步豐富完善,煙葉與糧食、油料、雜糧及蔬菜的科學輪作模式已基本成型。通過不斷深化糧煙融合發展,行業已將煙葉種植的經濟效益有效轉化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耕地保護的有效助力。
隨著糧煙融合發展,煙葉種植的經濟效益有效轉化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耕地保護的有效助力。資料圖片
產業振興是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
今年,煙區產業綜合體的示范效應愈加顯著。以煙區產業綜合體為平臺,有效整合煙區鄉村各類優勢資源,實現煙葉與多元產業有效對接,“煙葉+N”多元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糧田煙地共建、基礎設施共享、種植主體共育、生產技術共構、多元產業共融”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構建完善,成功將煙葉產業輻射帶動優勢轉化為提升煙區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煙農多元增收的強大動力。
在山東煙區,建設了24個產業綜合體,總面積達8.08萬畝,輪作種植小麥、玉米、甘薯等主要糧食作物面積為2.6萬畝,油料和雜糧作物面積為0.86萬畝,輪作和間作糧油作物面積擴展至26.7萬畝,構建了生產基礎穩定和供給能力強大的煙糧雙優產業帶。
同時,煙區各單位統籌推進煙田基礎設施綜合配套、水源工程援建、標準化煙站創建等工作,形成抓基層、打基礎強大合力,為穩定煙葉生產、提升煙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帶動煙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使命呼喚擔當,實干成就未來。煙葉產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體現著行業對“三農”工作的深刻理解和責任擔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中,煙葉產業正以發展的眼光、協同的理念、改革的辦法,培育新的希望、激蕩奮進力量,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注入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