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具有豐富的內涵。
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在色彩的多樣性。
除了最為直觀的茄衣顏色,還有最受關注的煙灰顏色。
不同品牌的雪茄,尤其是由不同產地煙葉卷制而成的的雪茄,往往在燃燒后具有不同的灰色。
常見的灰色,多以白色、灰白為主。除此之外,也偶有偏黑色,甚至全黑的。
那灰色發黑的原因是什么呢?
毫無疑問,絕大多人的第一反映是煙葉中鉀、鈣和鎂等礦質元素含量偏低,或氯、硫等含量偏高……
畢竟,許許多多的文章都是這么寫的。
事實上,這些因素也的確都與煙灰顏色存在極大的相關性。然而,礦質元素只是灰色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比如鈣鎂含量高,煙灰未必就一定白。
因為,從本質上講,灰色是由煙葉燃燒而決定的。
研究表明,典型的雪茄煙葉燃燒,可以人為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
煙灰發黑,本質上就是煙葉焦炭化后燃燒不充分的結果,也就是說煙葉燃燒溫度不夠,第三、四個階段的氧化還原反應不充分。
因此,分析煙灰發黑,首先需要分析影響煙葉燃燒程度的因素。
1、水分。水分偏大,會導致煙葉燃燒不完全,但一般情況不會造成灰色的巨大變化。
2、礦質元素。鉀,有利于煙葉燃燒的原因,在于其催化作用,即有機酸鉀鹽在高溫時形成過氧化物,當溫度降低時立刻釋放氧,從而起到助燃作用。而氯與鉀存在競爭關系,抑制鉀的有機酸鹽生產,從而產生阻燃作用。
因此,生產上,煙葉氯超標,尤其是鉀氯比偏低,是持火力差且灰色發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煙葉焦炭燃燒和無機物熱反應階段,CaCO3、CaO和MgO等是部分主要產物。因此,當煙葉鈣、鎂含量較高,充分燃燒后灰色發白(紙白色,白得有點膩人)。
此外,雪茄煙葉充分燃燒后,一些有色金屬也會使煙葉呈現出更加有趣的顏色。例如,如鐵元素含量豐富的煙葉,灰色會呈現一抹紅色。
3、纖維素和木質素。眾所周知,纖維素和木質素有利于煙葉燃燒,當這兩個物質含量過低時,煙葉燃燒性變差,灰色發黑。
一個實證案例是:行業某行業生物酶應用工程研究中心,采用纖維素酶或木質素酶對雪茄煙葉進行發酵試驗,發酵結束后,明顯可見煙葉內含物減少,完整性降低,燃燒性由好變為熄火,灰色由白色變為黑色。
4、蛋白質、淀粉和水溶性糖。這類物質容易焦炭化,但在焦炭化后不容易進一步完全氧化,從而使煙葉燃燒性變差。最常見的是,灰色發黑時,煙堿和總氮含量偏高。這類燃燒問題,往往都出現在雪茄煙葉發酵不充分的情況下。
5、葉片結構。個人認為,葉片結構可能是當前生產上,雪茄煙葉燃燒性問題最主要的非氯因素。
葉片結構,是影響燃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葉片結構疏松,就像一張鋪開的報紙,很容易點燃。
葉片結構緊密,就像一團揉緊的報紙,不太容易燃燒。
因此,改善葉片組織結構,比如二氧化碳超臨界膨脹技術,是當前使用最廣泛而且最有效的提高燃燒性的工藝措施。
生產上,很多時候存在白灰熄火,或者黑灰不熄火的現象。近兩年來,筆者一直試圖從改善葉片結構的角度,尋找解決方案。
一個實證案例,似乎給了小編信心:雪茄煙葉在不同遮光率條件下,煙灰顏色表現出明顯差異。
上圖,從左到右,遮光率依次為0%、15%、30%、45%、60%。可以看出,在遮光率為0%時,即采用完全沒有遮陰的陽植法進行種植,煙灰全黑。隨著遮光率逐漸增加,煙灰顏色也逐漸由黑色變為灰色。為什么不同遮光率條件下,煙灰會發生如此差異呢?筆者認為,可能不同光照強度導致葉片結構產生較大差異,遮光率越大,光照越弱,葉片結構越疏松,燃燒越好。
該試驗中,完全沒有遮陰,灰色為什么全黑呢?首先,在排除鉀氯比不協調的情況下,重點考慮葉片結構緊密。而倒推影響葉片結構的生產技術,分析可能存在打頂過早、水肥供應不協調、采摘成熟度不夠等情況。結合多年生產觀察,認為,白灰熄火或黑灰不熄火,首要考慮水肥供應不協調,比如長期干旱和氮肥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結構緊密,進而影響煙葉燃燒性。
以上,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