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安某律師事務所主任蔣某,在當地一家煙酒店買了兩條軟中華香煙(俗稱華子),一共花費了1240元,其中3字頭的華子630元,1字頭華子610元。
但是蔣某將煙拿回家后,沒發現兩種華子有啥區別,除了1和3字頭不同之外。
他又請教了專業人士,得知還有一種2字頭的華子,不過誰也弄不懂其中的區別,只是猜想可能數字越大的華子質量應該越好,價格當然也更高。
蔣某認為這件看上去習以為常的事情,有必要弄清楚,于是他就發函給華子的生產廠家也即煙草公司,要求煙草公司作出解釋,但是煙草公司不予理會。
蔣某一氣之下將煙草公司訴到法院,他認為煙草公司不回復自己,是對自己作為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涉嫌欺詐,要求退一賠三、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1000元。
煙草公司認為蔣某告錯人了,應該告煙酒店,自己一方作為生產方與蔣某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
法院認為蔣某告是能告,但是蔣某要求煙草公司披露3字頭和1字頭華子的生產工藝、配方、出廠價等,這些屬于商業秘密,不屬于消費者知情權范圍。
另外,法院還認為3字頭和1字頭的價格差距屬于市場行為,最后駁回了蔣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最終駁回了蔣某的訴訟請求,但是蔣某的起訴還是有意義的,并非濫用訴權。
類似比如手機積分清零、高速路ETC不顯示金額、火車票退票手續費等等,其實都可以歸入公益類訴訟。
蔣某作為專業的法律人士,自然也知道此類知情權訴訟一般不存在精神損失費或者賠禮道歉,他仍然提出這樣的訴請,實際上是表明了一種態度,值得肯定。
不過單純從法院的判決來說,仍然沒有解決3字頭和1字頭華子的區別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雖然本案涉及到商業秘密,但是最起碼應該責令廠家提供3字頭和1字頭的出廠價,商業秘密也不能成為無視消費者知情權的尚方寶劍,該披露的時候還是應該披露。
如果不知道其出廠價,又如何能得出兩種字頭華子差距來自于市場的結論呢?
華子的銷售量還是比較大的,算算每年因為字頭不同,價格不同,倘若存在對消費者的誤導,消費者為此花的冤枉錢也是很可觀的。
大家你們知道有啥區別嗎?蔣某的起訴算不算浪費司法資源?有意義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