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理解QC存在的意義,說它是形式主義。與QC相伴十五年,我卻覺得它是一組階梯,登上它,我們大步從制造向智造邁進。
2008年,我第一次接觸QC,懵懵懂懂地走進了它的世界。對于那時的上海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來說,在提升產量的同時兼顧好質量,是面臨的最大難題。一直以來,在裝配和調試之間,電氣系統都是通過“導通”來進行自檢,保證不讓裝配錯誤流入調試工序。所謂“導通”,就是通過外加電源,并使用萬用表,對每個點位進行人工測試。這種自檢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慢。在張偉林師傅的帶領下,裝配電氣班組成立了QC小組,就如何提升導通速度開展QC活動。組員們通過一輪又一輪的頭腦風暴,為導通臺勾勒外形、創造大腦,成功研發了控制系統,并安裝上各類零件。終于,“ZB25、ZB45機組全自動導通臺”上線運行,導通用時縮短至原來的十分之一。
后來,我幾乎每年都會參與QC活動,學會了運用PDCA循環以及數理統計分析問題,運用QC活動“小、實、活、新”的特點,解決一道又一道難題。我們針對煙機設備空運轉中的自啟動現象,制作了變頻小車,消除了安全隱患;針對煙庫故障、翻盤機故障,增設檢測元件,補充相應程序,將故障停機時間大幅縮短。同時,我在QC活動中學會了與組員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在思維碰撞中提煉總結,自主發掘并解決問題。
不知不覺,十五年悄然而過,如今,上海煙機公司步入數字化生產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件設施的更新升級要求我們的思維方式與時俱進,如果還是停留在“打補丁”階段,等問題出現了再想方設法去彌補,在創新的賽場上,就只能處于被動、落后的位置。“防患于未然,走在問題出現之前”“必須有大局觀,抓住關鍵點,一招制勝”成為我們QC小組的新思路。面對ZB48型卷包機組廠內調試周期大幅縮短的情況,我們開展QC活動,梳理調試流程,疏通停滯點,拼湊碎片時間,最終完成了課題目標。在ZB28機組研制期間,我們發現透明紙裝載機返工時間較長,于是QC小組再次出動,從源頭入手,與組長、技術部工程師一起對工藝進行優化,最終縮短了透明紙裝載機的返工時長。攻克難題的過程使我明白,優質產品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QC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制造能力,還有智造能力。
一路走來,我們團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質量問題就好比三千煩惱絲,一絲勝一絲。QC活動如同一把梳子,如果只梳發梢,不久之后發絲還是會纏繞成一團,只有從發根開始梳理,才能將纏繞的頭發理順。保持梳理常態化,問題的結才不會反復糾纏,精益生產水平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