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攀枝花日報》報道 四川省米易縣幅員面積2153平方公里,雅礱江與安寧河蜿蜒其間,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全縣現有耕地39.8萬畝,其中宜煙地達21萬畝,宜煙地富含鉀、鐵、鎂、硼等微量元素。特殊的氣候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烤煙生長。米易縣生產的“山地清甜香”型優質煙葉,可與世界著名的巴西、津巴布韋煙葉相媲美,深受全國各大煙廠的青睞。
創新機制體制 形成工作合力
為將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米易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烤煙產業作為促進中高山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同時,圍繞建成國家級重要優質煙葉生產基地,推動傳統煙葉生產向現代煙草農業轉變,不斷創新機制體制,形成強大合力。
全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縣發展現代煙草農業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全縣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同時完善幫扶機制,實行全縣所有縣級領導掛鄉(鎮)、縣屬所有部門幫村,掛鉤幫鄉鎮(村)人員納入其掛鉤鄉鎮(村)一并考核。各鄉鎮與縣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將煙葉生產各環節工作和年終考核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考核,嚴格兌現獎懲。
在落實煙草行業生產扶持基礎上,縣政府按當年煙葉交售量和金額,給予煙農6%煙葉稅、40元/擔燃煤補貼,給予鄉鎮3%、村民小組2%的財政支持;同時,縣財政按煙葉稅的2%預算資金,給予鄉鎮煙基設施管護資金補貼。通過這些措施,既增加了煙農收入,又提高了鄉(鎮)、村干部和煙農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積極性。
夯實基礎設施 提升生產能力
目前,米易縣規劃有5個煙葉基地單元,在基地單元內配套建設煙水、煙路、農機、防雹、烘烤工廠、育苗工場、土地整理及煙站“八大”功能。到2014年,煙草行業累計投資2.63億元,建成:水窖18650口47萬立方米,蓄水池415口15萬立方米,山坪塘26口150萬立方米,水渠257條423千米,管網92條251千米,排洪渠7條4千米,機耕道60條137千米,密集式烤房2944座、普改密烤房4376座,土地整理3364畝,農機具217臺;投資3574萬元,建成17個集煙葉技術人員休息、技術培訓服務、煙葉收購為一體的煙葉工作站;投資8000萬元建成20萬擔煙葉倉儲中心1個。
2012年,米易縣向國家煙草專賣局申請建設煙區水源性工程——麻隴至晃橋引水工程,工程覆蓋麻隴彝族鄉、草場鄉和撒蓮鎮三個鄉(鎮)的10個村,總人口1.9萬人。總投資14606萬元,煙草行業補貼11751萬元,縣政府配套2855萬元。工程由麻晃引水灌區和海塔水庫灌區渠系組成,干渠長39千米、支渠總長37千米。設計灌面4.5萬畝,其中新增灌面2.6萬畝,改善灌面1.9萬畝。工程已于2013年12月動工,建成后還可解決灌區人蓄生活用水,減少水、土、肥流失,年均將增加經濟效益2318萬元。
米易煙區位于冰雹災害高發區,為此,米易縣配套建設了12個高炮陣地、21套火箭發射架,1臺車載流動高炮等防雹增雨設施。并將煙葉生產納入商業保險,保費由煙草公司、政府和煙農按3:1:1的比例承擔,大大減輕了因自然災害給煙農帶來的損失。
通過煙區基礎設施建設,全縣受宜土地面積達20余萬畝,受益農民達10萬余人,煙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年產20萬擔優質煙葉基地初步形成。
強化技術應用 確保煙葉質量
米易縣把加強煙葉生產技術培訓指導,提高煙農烤煙種植水平和煙葉質量作為煙葉生產工作的重點。編寫了《米易縣煙葉生產技術方案》手冊,免費發放給煙農。通過層層召開現場會、巡回指導、電視講座等,在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煙葉烘烤、分級等關鍵環節現場指導。生產中注重本土人才的培養,培養了120余名有知識的技術骨干,涌現出一大批科技型煙農、“土專家”。根據現代煙草農業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技術,實現了100%商品化育苗,推廣示范小苗膜下移栽、“4+1”等新技術,大力推廣“紅大”等新品種。
2010年,米易縣與四川省農科院煙草研究所合作,建立無公害煙葉生產示范基地。實行煙地輪作、以煙為主的耕作制度;加大農家肥和有機肥推廣應用,擴大綠肥種植面積;對農藥使用種類、農藥留殘等指示進行嚴格控制;全面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相結合的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技術,煙葉農殘顯著低于國家標準,符合ISO9000質量標準體系,彰顯了綠色、生態“山地清甜香”型優質煙葉特色,樹立起了米易煙葉品牌。
樹立標桿樣板 典型引導發展
在發展中,米易縣特別注重樹立標桿樣板,用典型引導發展。全縣建設了1個國家級“晃橋現代煙草農業試驗點”、1個國家級“普威現代煙草農業科技示范園”、開展了1個煙葉新區建設、建立5個縣級示范片、12個鄉級示范點,12個烤煙生產專業合作社。
2007年,米易縣在晃橋進行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試驗點建設,總投資4998萬元,其中煙草行業補貼3780萬元,縣財政配套1218萬元。試驗點完善了“十大功能”。即:現代煙草農業的“六大功能”;新農村四大惠民項目:農戶“一池三改”980戶;整治農房59戶,新建集中居住小區27戶;建設小學校、幼兒園及附屬工程996平方米;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及公共文化設施4420平方米,新建及維修衛生院599平方米。試驗點建設得到四川省政府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等領導的親自指導和贊揚,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
2009年,米易縣在普威進行了高質量、高水平的煙葉新區建設。共投入資金2482萬元,進行煙水工程、土地整理、農業機械配置、現代煙草農業標準化示范種植、新能源應用及煙葉烘烤收購一體化建設,建立起了農村土地流轉平臺,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2009年7月23日,全省發展現代煙草農業暨煙葉收購工作現場會在米易縣成功召開,煙葉新區建設得到了省領導及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省煙草專賣局贊譽普威煙葉新區是全省煙區新風貌的樣板、縮影,代表了全省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最新水平。
煙農企業雙受益 幸福和諧新煙區
2001年,米易縣煙葉生產開始起步,當年種植烤煙0.5萬畝,收購煙葉1萬擔,煙農煙葉銷售收入358萬元。
隨著烤煙產業的發展,目前,烤煙種植已覆蓋了全縣12個鄉(鎮),有5000余戶煙農,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已占到了攀枝花市總量的一半。全縣年種植烤煙面積最高達7.3萬畝、收購煙葉20.3萬擔,煙農收入達2.4億元、煙葉稅4872萬元,煙農年均收入增長達25%,烤煙產業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支柱產業。2013年以后,米易縣嚴格執行國家煙草專賣局“雙控”政策,種植面積穩定在6—7萬畝,收購煙葉15—18萬擔。
攀枝花煙葉生產從零起步,不斷壯大,發展成為全省僅次于涼山的第二大煙區,煙草企業獲利,實現扭虧為盈,年利稅達9億元,米易縣作出了巨大貢獻。全縣煙葉生產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同時,煙葉品質不斷提升,中上等煙葉比例從不到30%提高到了97%,桔色煙葉比例從0提高到了80%,米易縣政府和縣煙草公司均獲省政府2012年“全省煙草發展稅利突破300億元先進集體”稱號。
為響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米易縣把普威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與地方民族特色村莊相結合,通過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建成生態、田園普威龍灘煙葉新村。新村集中修建農房150戶,可居住人口600余人,首期新建40戶農房已完工,煙農即可入住。新村建設計劃總投資5062萬元,其中煙草行業捐贈950萬元,主要用于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屋建設補助。
此外,正在建設的普威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由煙草行業投資1093萬元,縣政府配套120萬元,高標準、規范化整理土地1251畝,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農機具,完善烤煙專合組織功能,全面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生產手段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經營模式組織化、煙葉品質特色化,使烤煙產業實現“循環、生態、優質、高效”和煙農“減工、降本、增效”的目標。該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煙田保灌率90%以上,烤煙專業合作社專業化育苗率、機耕率、植保率、烘烤率100%,機械化率80%,畝均生產用工降至19個以下;上等煙葉比例55%以上,桔色煙比例85%以上,煙葉畝均收入高于全縣平均水平15%以上,起到引領米易縣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作用。
在打造特色煙葉新村和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的基礎上,米易縣通過烤煙——油菜輪作,實行油菜榨油、油枯種煙。并合理布局梨子、桃子等林果產業,實現菜花、梨花、桃花“三花”同時綻放,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推動一三產良性互動,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隨著收入的不斷增長,煙農們改善生活環境的愿望也在不斷增強。對此,米易縣給予了大力支持,新建了普威鎮獨樹新村、白坡鄉油房溝新村、麻隴鄉新田彝家新寨、撒蓮鎮海塔新村等一大批煙區新村,煙區風貌大大改善。
米易縣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社會穩定”目標,同時在新農村建設中也發揮著積極作用。展望未來,米易現代煙草農業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描繪更加美好和諧幸福新煙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