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南澗消息 在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最新公布的2015年烤煙生產數據,表現出了“提質增效迫在眉睫”的發展態勢,也反映出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中亟待轉變觀念,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擯棄依靠規模擴張支撐發展的粗放式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走依靠質量要效益的集約化發展道路,鞏固提升烤煙產業的發展成為南澗發展烤煙產業的重要途徑。
圖為把煙葉精益烘烤培訓搬到一線
力促“南澗紅大”提質增效
烤煙是南澗縣的一項大產業。這是一個涉及8196戶農戶,戶均種植面積6.42畝,煙農收入2.39億元、煙葉稅5285萬元的大經濟作物。
這是一個時間短、見效快、受益廣,符合彝鄉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為了抓好優質煙葉的生產,近年來,南澗的數百名黨員干部,從縣委書記、縣長及縣四班子的其他領導干部到鄉鎮、村干部,從縣煙辦、煙草分公司、掛鉤部門等相關部門的黨員干部到技術員,他們風里來,雨里去,從田間地頭到農家小院,干部們說干了嘴,跑酸了腿,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了生產中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和困難,他們還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努力整合所有社會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齊心協力,用真情和真心幫助山區群眾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增收“硬仗”。
“南澗縣抓住了優質烤煙生產發展,就抓住了農業經濟建設的重點之一,就抓住了農村扶貧工作的關鍵。”縣委書記吉向陽說,在當前深入“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中,南澗縣各級黨員干部更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清醒看到當前烤煙生產中存在的困難,堅定信心,認真梳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思路,對困難進行認真分析,并尋求解決困難的最佳途徑,群策群力,發揮廣大干部職工的聰明才智,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千方百計、保質保量完成今年優質煙葉各項目標任務,讓群眾最終得實惠。
進入預整地期間,彝鄉大地遍地是農耕機“吧嗒!吧嗒!吧嗒!”的耕作聲和鋤頭親吻土地的“唰、唰”聲。遠處,近處,滿眼土地的顏色,煙農門忙碌的身影點綴其間,歡聲笑語彼此回蕩。“今年的烤煙收購有兩個優化補貼!”“曉得呢。除去兩片不適用腳葉每畝補助50元。”“實行散葉收購好啊,不用再扎把,省了不少勞動力。”
2015年,南澗縣煙葉工作緊緊圍繞提質增效這一中心,構建政府搭臺、行業主導、煙農參與、社會協力的新型服務平臺,以煙葉生產標準化引領農業產業的新型現代化發展,抓好各環節工作落實,確保南澗紅大特色品牌持續健康發展。
2015年,確保完成14.89萬擔煙葉收購任務、確保完成上等煙比例60%以上、確保煙農收入2.39億元、確保煙葉稅5285萬元這個總目標,建立南澗煙葉新常態。
圖為技術員對育苗業主壯苗率檢查考核
“把責任扛在肩上”
南澗縣委、政府把烤煙生產工作落實情況作為“為官不為”專項整治的重要內容之一抓好抓實,確保煙葉生產任務目標全面完成。“全面各級各部門必須要決戰、苦戰,抓實煙葉生產各項工作,把紅大‘一片煙’的形象樹好。”縣委書記吉向陽在烤煙生產會上明確提出,“領導干部敢于當擔,必須把工作責任真正扛在肩上,不愧對上級的幫助、關心和指導,不愧對煙農。”
全縣把煙葉生產計劃目標完成情況作為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制度,做到黨政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確保責任層層落實到位。“抓實面積落實、育苗管理、預整地、適時移栽等工作,確保全縣煙葉生產保持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4月22日,全縣預整地現場觀摩暨大春糧煙生產工作會議強調。
全縣充分發揮相關部門職能作用,建立督查督導考核評價機制,加大對煙葉生產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檢查督查工作,加大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力度,圍繞“二十個嚴禁”抓好基層煙站規范管理,提高基層依法管理、規范管理、科學管理能力,確保南澗“紅大”煙葉生產在新常態下年度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今天來現場看塘點苗、看質數量,做到核實移栽面積精準、心中有數,確保移栽面積核查到位。”5月19日中午,州督查組在兔街村煙田里進行“清塘點苗”工作時告訴筆者。
圖為受旱煙株長勢均衡
“把質量頂在頭上”
南澗“紅大”,一個鮮亮而有活力的特色優質煙葉品牌的代名詞,是大理州優質煙葉一個品牌符號,是云南“清香型”烤煙品牌的典型代表。“樹立品牌不容易,必須從源頭上抓起,把質量頂在頭上,保護好‘紅大’這個響亮的品牌。”5月13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紹基調研烤煙生產時擲地有聲地強調,“要保證‘紅大’烤煙苗供給,實現100%紅大品種栽種的目標,從源頭上杜絕非紅大品種種植。”
全縣把合同簽訂作為規范煙葉生產收購行為的關鍵措施,通過層層分解計劃,簽訂責任狀,采取進村入戶等多種形式向煙農宣傳合同簽訂政策,按照“農戶申請→資格審查→建立檔案→張榜公示→合同預簽→面積核查(清塘點株)→合同正式面簽”的合同簽訂流程要求,共落實種煙農戶8196戶,戶均面積6.42畝,讓煙農了解合同簽訂內容,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去年種的更多,今年才種了25畝。”5月19日下午,正在無量山鎮光明河煙田里施肥的吳宗祥告訴筆者,“只有守合同、守信譽,才能有好收入。”
縣領導、掛鉤部門、鎮村干部、煙草全員深入煙葉生產種植農戶、地塊、面積進行摸底核實,并在移栽后“清塘點株”,做到“合同、地塊、面積、株數、農戶”五吻合。碧溪鄉采取“一二三”工作法,南澗鎮8個工作組100%到種煙自然村進行交叉檢查,擁翠鄉抓好進度、實度、純度“三度”……各鄉鎮紛紛把責任落實在行動上。“去年12月至今都扎在村里,任何環節都不放松。”5月19日,正在寶華兔街煙田指導煙農滴灌技術的烤煙技術員李培泰嚴肅地說,“今天已經有3批人員來這壩煙田里檢查了,他們都是隨機檢查。”
煙農按要求及時清除下部不適用煙葉
“把科技落實在行動上”
南澗煙草產業發展是可及煙草的創新發展,全縣圍繞實用技術研發、科技向實現生產力的轉化和科技隊伍建設工作,切實加強“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建設。“我種了20年的烤煙,敢嘗試先進科技,并落實在行動上。”正在兔街煙田里采用節水滴灌技術澆煙苗的李科大哥告訴筆者,“現在4畝烤煙澆水只需要2個小時,你們遲來點就見不到我澆水了,一季烤煙可省30個工呢,真正的省工、節水、保墑、節肥。”
全縣為確保煙區有水保苗、有水移栽,相關部門積極指導煙農采取引、提、拉的蓄水措施,全力以赴抓煙區抗旱蓄水保移栽工作,保證大田按時移栽,確保小苗管理和移栽煙區抗旱蓄水兩不誤、雙促進。今年,全縣實際推廣烤煙抗旱節水滴灌技術1334.3畝。“以前拉著管子逐棵澆沒有2人配合不行,會把其它煙苗拖死。”無量山鎮保平村的饒金芳大姐講述起滴灌技術的好處時挺激動,“現在使用節水滴灌技術方便多了,不容易讓土板結,還淹得深,煙苗容易成活。”
全縣進一步優化種植布局,盡量選擇資源條件較適宜的區域種植,同時針對南澗紅大多年種植實際,提高輪作布局比例,減少連作危害;加大農節肥堆捂腐熟施用、壯苗培育、等高線開墑等技術的落實力度,要求堆捂要規范、數量要足,同時因地制宜地推廣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和抗旱節水滴管技術,提高煙葉生產抗旱能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全縣嚴格按照“二十個嚴禁”抓實煙用物資監管,確保煙用物資供應落實到位,切實滿足全縣煙葉生產“嚴控規模、提質增效”要求。同時抓實中耕管理、后期田管、病蟲害生物防控、防災減災、煙葉優化、合理留葉、適時封頂、科學采摘、精益烘烤、專業化集中分級、煙葉收購備戰等各項工作,力促南澗煙葉生產新常態,為縣域經濟發展和50年縣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煙葉烘烤質量提升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