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5年,河南三門峽市煙草公司盧氏縣分公司圍繞煙農增收、財政增稅、企業增效“三大目標”,堅持“穩控、提質、育牌、惠民”四篇文章一起做,深入破解難題,大力減工降本,全面提質增效,推動煙葉工作水平穩定提升,較好地擔起了服務煙農增收、助推產業發展的“雙重”責任。
全縣17個種煙鄉鎮、213個村、6762戶煙農種植的9萬畝煙葉再獲豐收。收購煙葉26.58萬擔,煙農收入再次突破3億元大關,達到3.25億元,上繳煙葉稅7150余萬元,占財政收入的12.7%,戶均收入4.81萬元,畝均收入3611元。多項指標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其中收入超10萬元戶2840戶,占種煙總戶數的42%。單是煙葉一項,已使全縣農村人口人均增收超千元,3000余戶煙農成功脫貧,1000余戶步入小康。煙葉已成為縣域經濟的“助推器”,農民增收的“壓艙石”,特色農業的“領頭雁”,轉型發展的“奠基石”。
一、投入全覆蓋,設施廣受益,力求把減工降本做實
2015年,該縣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爭取上級煙葉生產專項扶持資金3511萬元,煙葉基礎設施專項資金3275萬元,購置化肥、農藥、地膜4500余噸,興建煙葉基礎設施項目927項。畝均400元左右的煙用物資,通過“直通車”無償扶持給煙農,有效減輕了煙農負擔。無償為煙農鉤機深翻煙田2000畝,為8.8萬畝煙田深松作業、整地起壟、防病治蟲給予資金補貼,為商品化育苗和散煙收購提供資金支持,為8個合作社運營、4個基地單元生態煙打造和1個生態煙長廊建設進行扶持。
1個煙水配套工程、16條44.8公里機耕路、499座密集烤房、406臺田間機械和5個煙葉育苗工場相繼建成、投入使用,為煙農減工、節勞、提質、增效打下了堅實基礎。不僅如此,還出資為全縣9萬畝煙田全額參保,保證7處固定炮位和2處流動炮位實施正常的防雹增雨作業,解除了煙農后顧之憂。多方投入之下,有力推動了煙葉生產的減工、節勞、降本、增效,從投入和產出比方面,為煙農畝均增收400余元,平均每畝節勞3個工日以上。
二、“五良”強“筋骨”,科技彰特色,力求把增產提質做精
2015年,他們大力實施良田、良種、良法、良農和良策“五良”“強筋壯骨”新舉措,全面落實種植特色品種、保護特定生態、集成特有技術、彰顯特色風格、滿足特定需求等“五特”新技術,全縣煙田機耕面80%,平衡施肥率95%,專業化植保率60%,密集烘烤率80%,較好地改善了土壤性狀,提高了單產和成熟度,彰顯了質量特色,增加了煙葉可用性,實現了科技興煙、管理興煙和質量興煙,為打造升級版煙葉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托合作社,大力開展專業化服務,把科技服務送到千家萬戶、田間地頭。開播6期《金色田野》電視講座,印發6期近10萬份環節技術明白紙,對9萬畝煙田的科學移栽、大田管護、成熟采收、科學烘烤、分級交售提供技術指導。開設8個“煙農學校”,開辦120場次技術培訓,對6000余戶煙農進行了“四會一講”培訓,養成煙農種煙好習慣。在保證煙葉穩產穩收基礎上,提升了煙葉質量,彰顯了濃香特色。全縣煙葉單產147.7公斤,公斤均價24.44元,上等煙比例61.63%,煙葉收購等級合格率和工商交接合格率再次榮登全省縣級公司首位。
三、質量加秩序,創新加管理,力求把服務煙農做優
2015年堅持“質量加秩序、養成好習慣”,不斷創新收購運行模式,積極構建“互聯網+收購”服務煙農新平臺,全力做好收購服務保障工作,積極營造公平公正收購環境,千方百計把優質服務做到煙農心坎上,把查禁收購中的不正之風做到細微處,把維護收購秩序做到全覆蓋。全縣24個收購站點均設立了休息室、茶水站、醫藥箱等便民服務設施,普遍設置了咨詢臺、仲裁處、挑揀場等等級質量糾紛調處場所,科學排定了“約時定點、輪流交售”辦法,給煙農營造了一個賓至如歸的售煙環境,有效杜絕了賣煙難和過夜煙問題,使煙農普遍感到賣煙“真順溜”。
6個站點探索實施專分散收新模式,實現了收購數據和收購煙葉“兩不落地”,推動了煙葉收購工作流程作業、規范管理、高效便捷、秩序優良,使煙農切身體會到收購“靜悄悄”。200余名預檢員每天奔波忙碌在村村組組、農戶家中,為煙農提供分級指導和預檢服務,把入戶預檢、封閉收購等要求落到了實處,有效解決了“四混”問題,切實提高了煙葉等級純度,增加了煙農收入,使煙農普遍感受到種煙“喜洋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