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兩年來,皖南煙區在煙葉打頂后,經常性多雨寡照天氣,且雨后易高溫,容易引起細菌性病害發生。煙草空莖病又稱煙草空腔病,是有細菌引起的一種煙草病害。該病廣泛分布于我國各類煙區,尤其以南方煙區發生較嚴重,團棵期至采收期均可危害,現蕾期至采收期是病害主要發生期。在本煙區,因青枯病在本時期為經常性發生病害,部分技術人員及煙農總是將空莖病、空莖病與青枯病的復合發生病害當做青枯病來看待。因此,經過本人查詢資料和自己在煙田調查和生產實踐經驗,對煙草空莖病的識別與防治做一個簡要的總結。
一、癥狀的識別
團棵期至采收期均可危害。在皖南煙區打頂期至采收期是病害主要發生期。病原細菌從莖的傷口侵入,經常是從煙株抹杈或打頂所造成的傷口侵入,并沿髓部向下擴展蔓延。受侵染煙莖外部呈現長條狀黑斑,染病的髓部迅速變成黃褐色軟腐,而后轉為深褐色至黑色,感病組織逐漸軟腐,頂葉萎蔫、下垂脫落。病部繼續擴展,葉片懸掛于莖上或脫落,后期病株髓部完全腐爛消解而形成空莖。煙草采收期,病原菌可從煙株中部采收的煙葉葉柄傷痕處侵染,在煙株中部造成空莖,外部形成黑斑,病斑繞莖上下擴展,嚴重時引起“腰爛”。該癥狀與黑脛病的“腰漏”癥狀極其相似。(具體見下圖)
二、影響因素及發病規律
煙草空莖病是一種歐氏桿菌(該菌是一種厭氧細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該菌可在病殘體及植物根際土壤中越冬存活。是一種弱寄生菌,主要通過雨水、昆蟲、灌溉水及打頂抹杈等農事活動傳播,病菌從機械傷口或蟲傷口侵入。從傷口吸收營養進行繁殖,然后分泌果膠酶分解寄主細胞組織的中膠層,導致細胞分離和組織解體,形成軟腐和濕腐;侵染維管束組織,阻礙水分運輸而導致萎蔫。
影響病害發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有氣候、農事操作、品種抗性和種植方式。溫度和降雨是影響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煙草空莖病是一種高溫型病害,病原菌生長發運最適溫度25℃-30℃,夏季日平均溫度24℃以上有利病害發生。溫度和降雨影響病原菌的傳播和侵染,高濕及陰雨天氣有利病害蔓延和流行。高山煙區霧大、濕度高,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煙田,空莖病發生較重。煙株下部葉片靠近土壤(皖南煙區表現為肥料過剩田塊),土壤中菌量較大,病原菌也容易經雨水飛濺傳播。在優化煙株結構時,如在雨天摘除腳葉則有利病菌從莖基部侵染,煙莖中下部空莖病將嚴重發生。軟腐菌有廣泛的寄主范圍,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是重要寄主作物。煙草與蔬菜間作、輪作發病嚴重;煙—稻輪作田發病較輕。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易積水煙田發病重,且常與青枯病混合發生。
三、防治措施
1、加大宣傳。加大宣傳力度與空莖病癥狀的介紹,使煙農認識到煙葉凋萎、變黃與脫落并不一定是青枯病或者是黑脛病所致,使煙農做好防治空莖病的準備工作。
2、做好防治。
(1)物理防治。一是打頂期間盡量避免陰雨天打頂抹杈,打頂后用仲丁靈、氟節胺將頂部和杈部傷口全部抹到;二是打頂盡量不能打禿頭頂或者高頂,最好留1——2公分的斜切口,防治陰雨天氣頂部傷口未愈合,灌入雨水。天氣晴朗后高溫高濕,利于空莖病的發生;三是盡量避免雨天打底腳葉和采煙;四是合理施肥,避免過肥煙田出現。五是選用抗病品種和合理輪作;六是堅持輪作和三優化,優化掉漬水田塊;七是如果發現空莖病田塊,如果不嚴重則動員煙農剪掉發病的頂端,并及時點抑芽劑。
(2)化學防治。打頂、抹芽或采摘煙葉后,用72%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噻茵銅懸浮劑500倍液對煙株進行噴霧,重點噴灑傷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