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水清清,山上樹青青,羊群自由自在地在山坡上吃著青草,有時,還會出現角兩只羊拉開架勢斗架的場面。水庫前面,一股泉水順著溝渠“嘩嘩”地流向遠方,溝渠邊是一大片開闊的土地,她是苗族同胞賴以生存的良田。田里有幾個穿著民族服飾的村民在耕作,從山腳下延伸出去是苗族、回族、彝族和漢族的民居,傍晚時分,炊煙由房頂而出,漂浮在山間。這些元素,完整地彩繪出一幅鄉村田園的畫面--這是我們在云南省宣威市熱市鎮尚德水庫邊看到的場景。
2016年,宣威煙草部門為發展民族地區的烤煙生產,造福少數民族,在熱水鎮挖灰溝選址建設惠民水庫。通過技術人員勘測,挖灰溝水源充沛,地勢高,地質結構牢固,符合建設水庫所需條件。而且,建成后的水庫,周邊輻射良田灌溉面積大,是理想的水利設施建設地點。通過積極籌備,水庫很快投入施工階段。在工程施工人員和煙草部門的不懈努力下,水庫于2017年竣工并順利通過驗收蓄水。我清楚地記得,在試放水儀式上,隨著一聲“準備,開閘放水”指令,話音剛落,一股碗大的清泉即刻從水管里流出來,掌聲、鞭炮聲、笑聲響徹整個山谷。
一位名叫張堯開的苗族同胞告訴我們,說“過去,苗族人居無定所,到處漂泊,終生以打獵為生。隨著社會的變化,我們苗族人也轉變了思想觀念,已定居生活在挖灰溝幾十年了,主要以種植業為生,每年在地里種些苞谷、洋芋、麥子,栽點蔬菜,養個豬就過日子了。近年來,煙草公司幫我們建了水庫,又鼓勵我們種煙,還配來技術人員教我們,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就連過去居住的茅草房,也基本上全部被推倒,蓋成了澆灌房。古老的土路,也變成了水泥路。”他邊說邊比劃著,幸福感洋溢在他臉上。
據了解,就種植烤煙而言,挖灰溝的土質是清沙土,氣候宜人,生態環境較好,非常適合開展烤煙綠色生產。而且,這種土質生產出來的煙葉油分好、質量高。通過煙草部門從技術服務、水源基礎建設、煙用物資等方面的不斷扶持,該村的烤煙種植面積由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現在的幾百畝,煙葉質量呈逐年上升曲線,當然,少數民族朋友的種煙收入也是成正比增加的。這些變化,村子周圍的洋房可以作證,路上駛奔的轎車可以作證。
針對烤煙移栽和抗旱保苗工作,該村負責人介紹:前些年,挖灰溝沒有種烤煙,氣候好,雨水也好,所以沒有抗旱這個概念。但近年來,挖灰溝種了烤煙,偏偏氣候變化大,干旱嚴重。雖然這里山溝頭有水源,但由于是沙土地,不保水,每逢烤煙移栽季節,地上部分的水會滲透到地底下去,煙農們是坐在水源地,卻用不到水。現在好了,有了這個大水庫,煙農們栽煙和抗旱保苗就不用愁了。不光他們當地人在這里取水,天旱的時候,就連外村的人都會開著汽車來這里拉水用,人家還夸挖灰溝村是個好地方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