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煙農駕駛起壟機給煙田起壟。
培土機開進田間,省工省時省力
用剪葉機代替人工進行剪葉,減工降本增效成果明顯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一月,廣西煙區天氣微寒,然而百色老區煙田一派熱鬧景象。正是廣西煙區起壟大忙季節,煙農熱火朝天地忙著起壟。沿著一條條直線,一個個起壟機在田中“賽跑”,“突、突、突……”在田中“唱歌”,一個個飽滿的壟體在田中“降生”,用不了半個小時,一畝煙田起壟就可以完成。
是什么讓革命老區廣西百色市的煙農這樣省工省力,讓農事操作發生了質的變化?煙農給出的答案是:省工省力來自于百色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國家專利”,變化來自于百色市局(公司)的“企業責任”。
“小產區”出了個“國家專利”
“兄弟,恭喜啦,我們的項目獲得國家專利了!”百色市德保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分管煙葉生產的副經理趙振鋒高興地對我說著,并遞過來一本證書。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創新研發的‘一種煙田旋耕起壟機’實用新型專利(公告號:CN204906986U)……”躍然紙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逐字逐句地讀著,上面果然有我的名字。
“怎么個情況?我們也來看看。吆,恭喜啊!都有專利了。”同事們都圍了過來。
“謝謝!”我開心地回應。
“它有什么作用呢,給我們說說唄!”一個同事問道。
“這個起壟機有三大優點,”我耐心地“推銷”起這個新的專利,“一是適應性強。適用黏性土壤,打破了丘陵沙壤土質局限,區域適應性更好,而且耕深壟溝寬度可以調節,有效控制了壟型質量,機具的適應性更強。二是工作效率高。集‘旋耕、開溝起壟、整形、開鋪膜條狀覆土壓膜槽’四項功能為一體,機械化程度高,比人工作業效率提高20~30倍以上。三是起壟質量好。兩側形成壟畦,壟面碎土均勻、土塊大小適中,土質疏松,適合農藝要求。”
“我給你們算一筆賬,以前兩個人一天起壟1畝,普通機械起壟一天4畝,現在用上這種起壟機,一天起壟8畝,相比人工和普通機械分別省了15個和7個工,按現在市場工價100元/工計算,單單這一項每畝就節省187.5元左右,20畝就是3750元。”趙振鋒興奮地補充道。
“這么厲害!我們這么小的產區年產煙葉才30萬擔左右,專利一來,看來我們百色煙葉有搞頭了,煙區煙農有福氣了!”
“就是,就是。”同事們紛紛發表感言。
老區煙農享受的“專屬福利”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留在村里的勞動力卻越來越少。勞動力不足導致煙葉生產受到影響,也影響了煙農的家庭收入。隨著百色煙葉生產機械化程度的加深,老區煙農享受的“專屬福利”越來越多。
黃必億,百色市德保縣務洞村煙農,談起起壟機的好處時,他咧著嘴笑著說:“以前,我是不敢多種,像起壟這個環節,兩個人一個星期也就完成10畝8畝的。現在好了,自從有了這個起壟機,再也不怕起壟了。2016年我種60畝煙葉,抓緊點時間一個星期就能完成起壟。光這一項就節省一大筆,‘省到就是賺到’,一年下來在家就能掙20多萬元,又能照顧家里,比出去打工強!”
許宜國,百色市德保縣務洞村村支書,也是一位煙農,他說:“現在請人來起壟一畝地需要1天時間,且人工費挺貴,需要160元/畝,遇到農忙季節還不容易請得到人。現在可以直接請合作社里的起壟機來耕作,一畝地僅要四五十分鐘就輕松耕完,費用也只需70元/畝,減輕成本負擔的同時還提高了效率。”
李繼承,百色市靖西縣地州鄉坡豆村一位老煙農,1996年開始種煙,到現在已經有20個年頭了,一直是村里的種煙大戶,更是鄉里的“種煙技術能手”。他說:“現在我們村田間地頭都鋪上了煙草公司幫助修建的水渠,機耕路四通八達。路修好了,起壟機、培土機就可以開進田里了。而且,每年烘烤的時候,新建的密集型烤房和新型的煙夾也發揮了大作用,不但能提高煙葉的烘烤質量,更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強度。這些現代化的農用機械和設施,給我們帶來了農事操作的便利,省工省時。雖然種煙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但是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生活。”
“現在煙草部門從育苗、旋耕、起壟、移栽、烘烤、分級等環節都給予了煙農最大的‘專屬福利’。就拿成立煙農專業合作社來說,既擺脫了傳統農業耕作對勞動力的依賴,同時降低了耕作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如此一來,不僅煙農數量減少、種植規模擴大了,煙農老齡化的問題也隨之得到有效解決,煙葉質量也得以保證。”百色市德保縣務洞村“黃金葉”煙農專業合作社社長黃智侃侃而談。
減工增收,老煙區勇挑大責任
在廣西,超過70%的煙葉種植集中在百色。種煙是百色的農業支柱產業,烤煙種植承載著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農村繁榮的希望。近年來,百色煙草緊緊圍繞“兩個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立足百色、服務百色、跳出百色,大力發展烤煙產業,用好計劃資源,為百色經濟發展盡責出力;用好煙葉政策,為百色煙農脫貧致富盡責出力。
2000年以來,百色市累計種煙198.58萬畝,累計收購煙葉403.66萬擔,煙農銷售煙葉累計收入達30億元,實現財政稅收6.3億元。“十二五”期間煙農戶均收入逐年提升,由2011年的2.47萬元提高到2015年的4.28萬元,增長73.3%。尤其是行業煙葉生產“三年調控”任務面前,百色煙葉實現了減量不減收,減量不減稅,為地方財政增稅做出了積極貢獻。
尤其是在減工降本,增加煙農收入上,百色煙草積極作為,努力創新,成效顯著。煙葉生產育苗、起壟、移栽、烘烤、分級五個階段最為費時、費工,百色煙草積極開展煙葉精益生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實現煙葉生產節能減工降本和效率效益最大化,讓煙農放心種煙、輕松種煙、科學種煙。
“耕地有旋耕機,起壟有起壟機,培土有培土機,煙苗也是現成的,烘烤有烘烤師。還是在家種煙好,掙錢容易!”2015年從部隊退伍回來未滿20歲的趙迪坐在拖拉機上樂呵呵地說。
如今走進百色煙區,看到的是一棟棟樓房、一輛輛拖拉機、摩托車和一群滿臉微笑的煙農。當前,國家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百色煙草責無旁貸,將在減工降本、助農增收的路上一直向前。
說起機械化的好處,湖北煙農陳千均也深有體會。他向我們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家的經歷,算起了機械化助力增收的一筆賬,并講出了2016年的一個心愿……
煙農陳千均:2016年說什么也要有一臺起壟機
陳千均口述
陳千均在自家煙田里。劉洋攝
我叫陳千均,是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五里鄉三路口村村民。以前我家種的十畝煙地,全靠兩口子拼拼打打,面積不多,再加上我和媳婦都年輕,光種煙一年收入四萬多,日子過得還不錯。從2015年開始,小孩升學,家里的經濟負擔明顯加重。2015年年初的時候,我和媳婦合計了一下,還是要靠種煙,一方面收入穩定,另一方面也方便照顧孩子。于是,我們向煙草部門申請,多租了二十畝地,一心一意搞煙葉生產。煙葉生產季節性強,施肥、起壟、移栽、打藥、采烤,每個環節也就那么幾天時間必須搞完,三十畝煙田兩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只得請工。我們當地工價也是一年一漲,以前一天80塊錢,還包接包送,管兩頓飯,現在工錢又漲了。為了省點工錢,我們兩口子只有自己盡量多干點。一年下來,明顯感覺身體吃不消。說起這個我就難過,我媳婦又勤快,什么都和我一起干,婦女的身體哪能拼得過我們男同志,一天勞動下來,媳婦累得全身疼,我做完家務還得給她揉腿捶背。2016年怎么說也得搞臺起壟機,2015年我們沒有機器,只有自己干一些,再請別的機器幫著做。地勢好的田塊,1畝工錢至少是50塊,地勢差的邊坡地還請不到機器,只有自己搞。一組的余振萬有臺起壟機,自己的三十畝地起完壟沒花一分錢,邊邊角角的地方人工再搞一下,又快又輕松,自己的地起完壟了還能幫著別人家起壟,賺了好幾千塊錢。我是真羨慕啊!2016年我也搞一臺起壟機,30畝地能省一千多塊的工錢,光起壟一個環節,每畝我就能減少50塊錢的成本,還能做點零工、掙點零散錢,家庭收入至少增加5000塊錢,這一減一增的好事,你說我盼不盼起壟機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