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如果說水、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代表著“輸血”,那么產業扶貧則代表著“造血”。“輸血”直接關系到民生,產業扶貧“造血”則讓安福煙區實現脫貧致富。近年來,江西安福煙草始終高度重視援建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煙草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以促進煙區振興發展為目標,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扎實推進煙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穩步開展水源性工程和新農村建設工作,煙葉產業已成為安福縣強鄉富民的“金色產業”。如今,走入安福,一大批惠民工程的投資建設和竣工,描繪出一幅欣欣向榮的美麗新畫卷。
一、強產業、固設施、抓技術、重公益,奏響安福脫貧致富新樂章
(一)發展煙葉產業種植,提升“造血”功能。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有力支撐,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扶貧對于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其它作物相比,煙葉具有“見效快、風險小、稅收高”等優勢,選擇煙葉作為安福農業支柱產業具有其現實意義。近年來,安福煙草大力發展煙葉產業種植,帶領煙農脫貧致富。
1、以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為抓手,促進煙草產業規模。
2009年國家局下發《國家煙草專賣局關于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意見》,全面推動煙草農業現代化進程,安福縣以此為契機,將煙葉產業列為全縣農業六大特色產業之一,切實強化領導、高位推動、優化布局、科學調度,全縣煙葉種植規模得到快速擴張。2010年全縣煙葉種植面積跨上萬畝臺階,2014年達6.04萬畝,達到歷史最高峰。2010年以來,安福縣累計種煙面積22.82萬畝,累計收購量44.64萬擔,累計收購金額4.48億元,實現煙葉稅收1.3億元。煙葉種植規模連續五年穩居全省第一。
安福縣始終堅持以現代農業建設為抓手,推動煙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煙農迅速脫貧致富。近幾年全縣戶均種植規模18畝左右,戶均收益4.5萬元左右,大多數煙農當年種煙當年脫貧。同時,全縣引導組建煙農專業合作社4個,在煙葉生產關鍵環節開展專業化服務,為煙農“減工增效”提供支撐。
2、以煙葉基地單元為契機,穩固煙葉市場基礎。多年來,安福縣積極同工業接洽,謀劃現代煙草農業基地單元建設。2012年以來,全縣先后與紅塔集團、福建中煙建成煙葉基地單元,并順利通過省局和國家局驗收。目前,正積極與河南中煙謀劃共建洲湖煙葉基地單元。建立基地單元為煙葉產品銷路提供可靠保障,為煙葉產業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以煙農合作社建設為平臺,完善專業化服務體系。發展煙農合作社是煙草行業貫徹中央關于農業農村工作方針的重大舉措,是構建新形勢下生產組織形式的具體措施,也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安福縣持續加大組建煙農合作社的力度,大力拓展煙葉專業化服務范圍和集約化經營渠道,健全專業化服務體系,依法成立煙農專業合作社4家,組建多支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專業化服務隊。2015年服務面積4.64萬畝,占煙葉種植面積的 78.32%,入社成員達2599戶,占煙農總數82.14%,合作社戶均種煙面積17.85畝。在煙葉生產過程中,以合作社為依托,統一育苗、統一機耕、統一植保、統一烘烤,各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率達到80%,社員每畝煙田減少2個用工,種煙成本戶均降低4300元,增加了煙農收益,提高煙農種煙的積極性,達到了減工增效的目的。同時,各專業化服務隊隊員均是從當地煙農中選拔聘用,為村鎮提供了就業機會,2015年解決就業1400余人次,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4、以補貼政策為導向,引導煙草產業平穩發展。最近幾年,由于氣候波動大、自然災害頻發等客觀原因,安福煙葉生產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為保護煙農利益,穩定種煙規模,促進產業平穩發展,煙草部門出臺多項補貼政策與災后補貼辦法,自2010年以來累計為煙農發放各項政策補貼6900萬余元、受災補貼1100萬余元,救助受災煙農3711戶次,為煙葉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煙草公司積極主動應對各類災情,及時組織人員深入田間救災,2015年累計救災20余次,受到了煙農的一致好評。
(二)穩抓基礎設施建設,放大“輸血”能力。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改變農村貧困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長期以來,安福煙草把煙水配套工程項目建設作為改善煙區生產生活條件、做大做強全縣煙葉產業的重要任務,積極開展煙葉基礎設施建設,促使全縣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展,較快的推動煙區經濟的發展。
1、加大煙水工程建設力度,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全縣從2006年開始建設煙水工程,已建成項目區32個,累計投入資金8565萬元,受益面積4.96萬畝,受益農戶近萬戶。煙水工程的建設改善了煙區灌溉和農業運輸條件,實現了“渠相通、路相連、管成網、旱能澆、澇能排、機能跑”的排灌條件,保障了煙稻兩季的生產,提高煙葉、水稻等作物的產質量,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其中最為顯著的是洋溪鎮店背村煙水工程,在未建煙水工程前,店背村有四百多畝農田是靠天吃飯,種植第二季農作物出現缺水問題,浪費土地資源,自2012年建成煙水工程后,很好的解決了水源問題,四百多畝地重煥生機,農民第二季都能種上水稻,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保證。
2、提升機械化水平,助力現代煙草農業。減工降本增效是當前煙葉生產的目標,推廣煙草農業機械應用,才能保障煙葉持續穩定發展。從2010年起,煙草部門共投入1129萬元用于農機設施建設,購置各類農機2395臺。煙草部門通過補貼資金、扶持引入、典型帶動、舉辦機械化生產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煙農的機械化作業水平。煙草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和普及,明顯地減少了勞動力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有力地助推了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
3、加大密集式烤房的建設投入,助力煙葉烘烤質量的提升。烤房建設與煙區煙葉綜合發展情況息息相關。從2008年至2016年,全縣在大型密集型烤房建設上投入資金1.61億元,建成烤房4476座。在烤房建設方面,煙草部門結合基本煙田規劃與規模化發展方向,做到烘烤能力與種植煙葉規模相匹配,通過不斷完善烤房設施建設,提高煙葉烘烤的質量。
4、狠抓育苗設建設,建立現代化煙葉生產模式。從2010年起,全縣狠抓育苗設施建設工作,共投入資金659萬元打造6萬余畝煙葉育苗基地。通過育苗設施的投入,促使育苗工作全面實行現代化管理,大大降低了煙農的勞動強度,促進煙農觀念進一步的轉變,全面促進育苗工作的現代化管理,加快調整煙葉產業結構,促進煙區經濟快速發展。
(三)開展科技技術培訓,培育“職業”煙農。
技術保障是煙葉生產的關鍵,為有效幫助煙農掌握基本種植管理技術,安福縣按照“煙技員服務+生產科技創新+技術培訓”的模式,支撐安福煙葉生產技術創新發展。
1、堅持“保姆式”服務,“門外漢”成“行家里手”。2016年,安福全縣共有煙葉技術人員140人,公司按每340畝左右煙田配備一名技術員的標準,每名技術員全程幫助指導約20戶煙農,為煙農精心開展技術服務,確保每戶煙農有一名“煙保姆”。技術員從播種育苗、煙葉移栽、大田管理到煙葉烘烤、分級扎把提供全程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診斷并解決了煙農在生產種植等方面的許多技術難題。如今,全縣所有技術人員活躍在田間地頭,他們走村入戶,長年累月扎根基層,幫助煙農們一起使安福縣數萬畝農田披上綠裝,種上致富的希望。
2、探索科技興煙,“土專家”成“洋博士”。全縣緊緊圍繞“科技興煙”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主題,進一步建立完善我縣煙葉技術研發平臺,切實提高煙葉從業人員的科技工作水平,大力普及煙草科學技術,加大科技投入。2012年開始全縣啟動了安福現代煙草農業科技園和煙葉實驗站建設,農業科技園作為全縣煙葉科技創新的試驗區、示范區和樣板區,園內負責承擔省、市煙草部門安排的試驗及安福自主實施的試驗,將科技示范成果轉化為生產技術。同時先后投入30余萬元在嚴田煙站內建成煙葉實驗站,結合實際生產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的煙葉生產技術研發工作,成為煙葉生產最基層的科技研發基地,為煙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3、狠抓煙農培訓,“廣袤田野”成“教學課堂”。煙農是煙葉發展的基礎,為穩定煙區烤煙生產規模,提高煙葉生產質量,必須加大對煙農的種煙技術培訓。全縣采取縣培訓到煙站、煙站培訓到村、村培訓到煙農的模式,確保每項政策和技術傳達至每一戶煙農,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煙農。2015年,全縣通過舉辦田間觀摩會、現場培訓會、發放技術資料等方式開展面對面、“零距離”培訓,累計舉辦專題烤煙種植技術培訓會30多場,培訓煙農3000余人次。每年為煙農人手印制一本《烤煙生產標準化生產作業指導書》,挨家指導煙農技術到位。同時全縣選用一些文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能說會道的人才作為專職煙農教師。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技術要領通俗化,主要的工作就是走村串戶,專門給煙農進行普及技術的課程,解答疑難問題,提高煙農整體水平。有了煙葉種植技術的幫扶,安福煙農種煙致富信心更足,煙葉質量也穩步提升。
(四)勇挑社會公益重任,打造工業“反哺”農業典范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近年來,安福煙草大力發展行業公益扶貧事業,全力推行新農村建設,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創建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