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奔流雜志》報道
第三章:獅子/變奏曲/希望
江聲浩蕩。
牛欄江畔,海拔1500米,魯納鄉獅子村沿江而建,因山勢得名。江水從村頭直奔村尾,一頭是獅子小學的朗朗書聲,另外一頭,塔吊轟鳴。
塔吊的掌控范圍,被稱為小河壩安置點。剛下過雨,李自芬跨過積水,她身旁,腳手架伸向天空,磚墻裸露。
這里將要建86棟民居,以及新的村委會,還有一個市場、一幢烤房。
雖然很難看出美感,但工地賦予人期待,人們總是忍不住想象它們建好的樣子。
于李自芬而言,眼前的這些鋼筋混凝土,就是整潔的新居、繁華的市場、豐收的花椒,都是村子的希望。
玖
烤房是用來烤大樹青花椒的,從小河壩出發,繞過依崖而建的路,半山腰上就有這種樹。
山有深谷而無怪石,顯得大氣。那些剛剛種下、還不起眼的花椒樹排成排,在山腰上隨山勢起伏、連綿不絕。也有的樹掛了果,在路邊探出頭。聞上去,鼻子尚沒反應過來,花椒香味已沖到了腦門。
獅子村的大樹青花椒現在種了1500畝,李自芬來之前,還沒這么多。
2015年9月18日,李自芬到獅子村,代表紅云紅河集團做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第一書記。當天座談,村總支書記張興貴講困難,說村里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老年人多,勞動力不足,相對壩子上,土地面積小。
據說,獅子村人在外開旅館的多,且小有名氣。實際上,他們做建筑、開出租,干什么的都有,這里很難看到年輕人。
對李自芬而言,獅子村不像王偉所在的龍樹村,也不像田壩的板坡村。這里沒有那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她更需要的是,找到一個辦法,能賺錢的辦法,幫村民謀長遠。
在當時,大樹青花椒就是個選擇,村里已經種了500畝。李自芬了解,這種只能在海拔800至1800米之間生長的花椒樹,尋甸種得早、又多。有了收成,便賣到四川,或做成香料。
村委會曾為這事開過很多次會,李自芬也查資料、問熟人。到2015年底才決定,發展大樹青花椒。
最終讓他們下決心的,一方面是大樹青花椒對氣候和海拔有要求,適宜種植的區域有限,獅子村種,不會濫價;更重要的是,花椒樹3年掛果、5年豐產,此后,畝產凈收入能達萬元,收入高。
2016年,紅云紅河集團對獅子村的幫扶資金有318.8萬元,關于大樹青花椒的部分,金額雖不是最多,但做得細致。
除了要建大樹青花椒烤房做配套,對那些沒勞動能力的村民,李自芬的計劃是由村里雇人幫他們種、代他們管。等花椒樹有了收成,再交給本人。
據李自芬統計,包括重度殘疾、重大疾病、精神病人在內,共有46人。
拾
在紅云紅河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中,李自芬是唯一的女性,有著女性特有的細致和敏感。
當初,剛到獅子村時,李自芬入戶走訪,有一天計劃走訪李順昌家。離村委會不遠,順著民宅圍墻間的小路向上,轉過一個墻角,李自芬看到了李順昌的房子。
最顯眼的就是破敗,夯土壘起的山墻歪向一邊,把磚砌的面墻扯出了口子,看上去像正在坍塌。家里沒人。
幾天后,李自芬在路上遇見了李順昌。干癟的身體,臉上的皺紋,讓李順昌已顯老態,他推著手推車,上面坐著他的父親。父親患病,李順昌出來放牛,不放心老人自己在家,就帶老人出來透透氣。
李自芬看了有觸動,心下還惦記著他家那快要倒的房子。知道李順昌沒能力修,李自芬就和張興貴商量,怎么幫幫忙。她說,“我們做扶貧工作,如果人家的房子在我們眼皮底下倒了,是工作嚴重失職。”
張興貴也同意,便召集村委會開會,大家估算,房子維修需要4萬元錢,只是李順昌要自己出工。這筆錢,李自芬報給了集團。此后再去,李自芬問他還有什么需要,李順昌每次都只是感激,說幫這么大忙,不能再說什么了。
在獅子村,扶貧并不只是產業、項目、政策、任務……有時候,也有簡單的情義與溫暖。
今年,農歷正月二十六,村里有兩家房子因電路老化失了火。土木結構的房子,轉眼燒得一干二凈。李自芬聽說了,趕緊去看,房子在山頂,她氣喘吁吁地爬上去,老老小小正哭作一團,“凄慘得很”。
兩家人一家叫孟金福,一家叫孟玉照。在這里,沒了房子,他們就沒了一切。
回到村委會,李自芬給廠里(會澤卷煙廠)寫報告,申請資金。她后來聽說,一開始,廠里的計劃是每戶幫扶5000元。開會討論后,又增加到每戶幫扶1萬元。
那段時間,除了會澤卷煙廠,包括民政、消防等部門也都捐款。村里號召黨員,大家5元、10元地捐,也有捐50元、100元的。李自芬捐了600元,張興貴捐400元。李自芬每每說起這事,總要補上一句:他(張興貴)工資少。
附近的一些村民也熱心,給孟金福、孟玉照兩家扛去了米、肉、火腿。李自芬的手機里還留著一張照片,在臨時搭起來的帳篷邊上,那些米、肉一袋袋地壘起來,有20袋左右。
如今,兩家人的新房快要蓋好了,李自芬和張興貴去看,孟家人總想給他們的水里加點白糖。兩家都百廢待興,白糖還是稀罕物。
去往村民家中的道路被落石阻斷,李自芬與大家一起搬開石塊。”駐村工作就是這樣,沒有男女之分“
拾壹
除了那些特殊的貧困戶,對村里的老人,李自芬也花了不少心思。
2016年,村里新建房子多,李自芬和集團溝通,給他們每戶每平方米補貼20元,讓他們在家門口都鋪上水泥,這樣一來老人進出就不容易滑倒了。重陽節,李自芬給獅子村80歲以上老人申請補貼,每人500元。
“老人開心了,也能多活兩年。”她笑著說。
李自芬笑起來爽朗,她為人處事,直來直去,走的是豁達的路子。這種性格在農村受歡迎。偶爾,她力排眾議,或真情流露,也是性格使然。
在獅子村,與村委會一墻之隔,就是獅子小學,據稱是當地先賢所建。獅子村人還很肯定,小學的建校時間比曲靖一中早。學校里,孩子們的眼睛里總透著機靈和好奇,仿佛是繼承了先賢的智慧。
這里的200多名學生大都住校,孩子們彼此照應,高年級帶低年級,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大的都要照看小的。
他們在學校里生活,放學后,就在院里撒歡,每每這時,清脆的嬉笑聲便會如鳥兒般在村委會上空掠過,生機勃勃。
李自芬覺得學校辦得好,自從來村里后,沒事的時候,她就喜歡去學校走走。如果有會澤卷煙廠的同事來,她也總要帶著到學校看看。
這邊的村委會早已是危房,下雨便漏,要搬遷。此前計劃把老村委會這塊地賣出去,資金用來建新村委會。村里曾貼出拍賣廣告,底價45萬元,可只有一家想買,就讓他交了定金。
李自芬聽說后,就總在心里掂量這事。她不知道買主會用這塊地做什么,擔心學生們會受影響。
有一次,縣委來人開會,剛好提到拍賣村委會。李自芬就接過話頭:“這塊地,賣給私人,我覺得不妥。他萬一開個歌舞廳,吵吵鬧鬧;或者開個修理廠,叮叮當當,對孩子們影響大。”
李自芬說,自己的意見是,這塊地不能賣,應該并給學校。
道理自然說得通,可這樣一來,蓋新村委會就沒錢,因為學校拿不出錢來。會上也有討論,最終,會澤縣委副書記劉祖銘拍了板,說這個事定了,不能賣給私人,還是給學校。至于資金,他去教育局協調一部分。
拾貳
就這樣,老村委會那塊地,如愿留給了學校。會澤縣教育局撥款25萬元,剩下的20萬元,作為扶貧項目之一,由紅云紅河集團出資。
那之后,小學校長每次見到李自芬,總是稱謝。她這才知道,獅子小學早就想擴建,辦幼兒園,可一直苦于沒地。
如今,在小河壩,新的村委會快蓋好了,橘黃色的三層樓房。樓對面,是集中安置點的新居,越過新居,就是市場。
李自芬始終覺得獅子村需要一個市場。她的先生在會澤做市場管理工作,這方面,李自芬有把握。即將新建的農貿市場有3000平方米,150個攤位,紅云紅河集團投資82萬元。
獅子村以前就是一個集市。來趕集的除了本村人,對面,一江之隔的宣威務德鎮人也會來。李自芬曾去務德鎮看過,覺得那邊“經濟比較好,人多,老板也多”。市場建好后,村上還計劃在牛欄江上修座橋,方便江對面的人來做買賣。
李自芬描述,每逢趕集天,在牛欄江畔,人們沿著村里的主路支起攤子,大車、小車都來賣東西。這兒的小鍋酒受歡迎,蠶豆、水果、餅干、百貨也都有得賣。
當地人趕屬相集,一個月四次。春節期間更熱鬧,李自芬說,三川四碼頭的都來了,車被堵在路上,過不去。她計劃,新市場建好,不用等到趕集天,平時大家也能交易。
來獅子村一年,李自芬已像當地人一樣熟悉這里,卻比當地人更熟悉這里的未來。
在小河壩集中安置點,李自芬從花椒說到小學,從小學說到市場,塔吊旋轉,似乎在安排著一切,有條不紊。新居、市場、花椒烤房,從動工的那一刻起,這里就注定承載許多。
這里,是應許之地、希望之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