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位于四川省東部,大部分屬于秦巴山區,群山毗連,丘陵連綿。近日,記者乘車從達州市區往東行駛約1小時,到達州市開江縣甘棠鎮八角亭村,眼前的景色瞬間從“山地模式”轉換成“江南水鄉”。
成片的稻田里,流水潺潺,這塊田里游著麻鴨,那塊田邊伏著白鵝。稻田里的水面上不時冒出幾個氣泡,成群的魚兒在水里穿梭。每塊田里養的水產品還不一樣,有的是魚,有的是蟹,還有的是蝦。
八角亭村黨支部書記王連名指著一塊稻田對記者說:“這是開江縣正在推廣的‘稻田+’綠色發展經濟模式,發展‘稻田+鴨、魚鰍鱔、蝦蟹、蛙’有機循環農業。這里養的是‘稻田+大閘蟹’。一對大閘蟹長到四五兩,品相好的可以賣到128元。這一畝可以產四五百斤大閘蟹,效益非常可觀。”
這一切,都離不開水。開江縣地處秦巴山區與川東平行嶺谷交匯地帶,有一百余萬畝淺丘、平壩,交錯分布于嶺谷山脈之間,十年九旱,且降水年內不均,“冬干春旱夏伏旱,洪澇秋淋倒春寒”。雖然這里耕地集中,土地肥沃,但是水資源貧乏,區域內水利設施嚴重不足,工農業用水矛盾突出。
今年65歲的甘棠鎮南壩子村村民余顯文告訴記者:“旱年收成減半,甚至絕收,生活很辛苦,連吃水都很困難。”
正因為飽受旱澇折磨,開江的歷史是一部盼水、治水、興水、親水的歷史。在全國大興水利的歷史背景下,1958年開江人開始動工修建寶石橋水庫,因為三年自然災害等歷史原因,水庫于1960年停建。1966年、1970年水庫先后兩次復建,1972年建成。1991年9月,寶石橋水庫擴建工程正式動工,1998年8月工程擴建完成。
老一輩的開江人對寶石橋水庫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稱之為“母親湖”,也有人說,這是開江人的“命脈工程”。這里飽含著他們太多的汗水和辛苦,也寄托著他們太多的希望和夢想。
寶石橋水庫是許許多多的余顯文這樣的農民“開天辟地”、炸山采石開辟出來的。寶石橋水庫主干渠高十余米,架在空中,其高高的石頭打造的“石柱”是開江百姓一塊塊壘上去的。寶石橋水庫建成之后,基本上解決了開江縣20萬人的飲水問題和19萬畝的農田灌溉用水難題。
王連名的父親王元珠今年66歲,十幾歲時就幫忙上山采石頭,炸山采石時被飛起的石頭砸折了腿,一到陰天下雨腿就會疼。王元珠說:“我算是幸運的。為了修水庫,當時基本上每個村里都有人受傷,甚至有人從高處摔下來。但只要有水用,大家就覺得值。”
近年來,寶石橋水庫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四川省政府也相繼投入了2.38億元重新改造了干渠以下的分渠48條。但是主干渠在運行了46年之后已不堪重負,淤積已達2000萬立方米,水質污染嚴重,灌區灌面萎縮到8萬畝以下。供水困難導致了開江縣經濟發展緩慢、土地拋荒嚴重、貧困人口增多、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脆弱等一系列問題。
2018年2月,中國煙草總公司投資1.43億余元援建寶石橋水庫渠系配套項目,整治改造渠系60余公里。2018年8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項目開工的消息,瞬間激發了當地百姓的熱情,他們紛紛給達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寫來感謝信。其中一位開江煙草退休干部在信中寫道:“開江人‘命中缺水’,歷經艱辛修建了寶石橋水庫,但已用46年,效用減半。這次更新、完善寶石橋水庫渠系配套項目,是為開江人民‘命中添水’、謀幸福的特大好事,我們退休人員也感到非常榮幸。”
2018年,當地群眾通過各種渠道強烈要求來年開春時能提前供應一部分水,保障農業灌溉用水。時間緊、任務重,寶石橋水庫管理處按照緊急通水要求調整了作業方式,搶雨天、戰黑夜,圓滿完成了今年4月底通水至黃衍橋渡槽進口的任務,實現了向開江縣的萬畝荷花基地和“稻田+”示范基地供水,保障了開江縣農業灌溉和產業發展用水。
“寶石橋水庫建設項目是開江縣人民群眾的民生工程、水利事業的樞紐工程,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會全力以赴把工程建設好、實施好、管護好,把工程建成德政工程、廉潔工程和優良工程。”開江縣寶石橋水庫管理處主任羅泉的話擲地有聲。
為建設好寶石橋水庫渠系配套項目,開江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成立了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和工程建設指揮部,落實各方責任,嚴控工程質量,優化實施方案,規范資金管理,確保工程按質、按量完成,努力發揮寶石橋水庫應有的效益。
據寶石橋水庫管理處副主任朱宏剛介紹,寶石橋水庫渠道建成之后,將真正實現“一庫控灌全縣”的夢想。項目建成后,能夠解決全縣30多萬人的飲水問題,惠及全縣20個鄉鎮中的17個鄉鎮,灌溉全縣60%的土地,將在相當程度上改變全縣經濟發展格局。
現在,王元珠經常到稻田里去看看。他深有感觸地說:“沒想到十年九旱的開江縣,田里也能養出蝦蟹,一畝地就能掙那么多錢,真是個奇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