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進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金牛鎮桅子灣村,只見房屋整齊有序,村道干凈整潔,蔥蘢的樹蔭里,老人們坐在文化廣場的休閑椅上拉家常,三五成群的孩童在嬉戲玩耍……一幅幸福溫馨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過去,桅子灣村并非這樣,變化始于2015年9月。當時,武勝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按照上級精準扶貧工作統一部署,與桅子灣村確定對口幫扶關系。在那以前,桅子灣村村容村貌臟亂差,群眾致富缺門路;如今,村子變美了,產業發展了,村民樂開懷。
“漫灌”變“滴灌”
桅子灣村有353戶1315人,其中81戶是貧困戶,貧困比例達22.9%。2015年,武勝縣局(分公司)派駐的第一書記李勇和駐村工作隊來到桅子灣村時,看到調查數據,真切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
“村民文化程度偏低,‘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缺乏可靠的產業和技術,因病因殘致貧現象較多;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脫貧致富缺少人才支撐……”找準窮根,才好對癥下藥。自駐村第一天起,李勇便帶領工作隊和村兩委成員對全村情況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走訪摸排。
按照“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四看識真貧”法,他們逐戶摸排核實情況,改變之前“大水漫灌式”扶貧,及時將貧困戶納入精準幫扶和管理。
“比如,陳敦明一家三口文化素質低,缺少技術,青壯年的兒子閑散在家無事可做。”李勇介紹說,他幫陳敦明辦理了5萬元小額信貸,送他兒子去參加了海員培訓班。目前,陳敦明兒子已經當上船員,月收入七八千元,家里徹底擺脫了貧困。
76歲獨居老人陳運合,妻子2016年因身患腦瘤過世,本人又患有長期慢性病,干不了重活,生活十分困難。得知情況后,李勇為他免費提供了4只羊羔,并給他安排了村保潔員崗位。現在,陳運合家的羊已經增加到12只,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
在因戶制宜、因人施策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制定了“四個一”幫扶措施——養一戶,對完全無能力的五保戶,爭取相關政策和財政幫扶;扶一下,對無力供養子女讀書的家庭,爭取資金幫扶;拉一把,針對家里有剩余勞動力的,提供就業指導;領一下,對精神生活匱乏的,激發其原生動力。通過落實措施,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輸血”變“造血”
“道路坑洼不平,房前屋后柴垛堆積,村支部活動室破舊不堪。”這是桅子灣村給駐村工作隊的第一印象。
李勇向武勝縣局(分公司)匯報,與金牛鎮黨委、政府協調溝通,把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幫扶的突破口。
駐村工作隊多方協調幫扶資金,幫助修繕村委會辦公室和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硬化便民路和通村公路,扶助貧困戶進行“三建四改”,發展庭院經濟,有效改善了桅子灣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他們利用政策扶持資金,引導28戶貧困戶加入鑫發塑膠顆粒廠合作社;引進晚熟柑橘320畝,實現年分紅收益14500多元;修建農村書屋,購置農技類等1200余本圖書供村民閱讀。
單純“輸血”,不提高“造血”能力,到頭來會成為依賴式貧困。在幫扶過程中,武勝縣局(分公司)駐村工作隊特別注重提高村民的政策水平和思想認識。
從2015年10月起,桅子灣村以社為單位,組織召開了脫貧攻堅動員會、評議會、扶貧政策宣傳會、院壩會40多次,參與群眾超過2500人次。同時,利用村村通小廣播、宣傳欄、公示欄、開辦夜校等多種途徑,提高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加強種植養殖技術培訓。
在普及政策、技術的同時,駐村工作隊還特別注重宣傳弘揚文明鄉風,引領貧困群眾長志氣、去惰性、消怨氣,增強感恩意識。
比如,針對房前屋后四處堆積柴垛和亂扔垃圾、亂放雜物等現象,2018年1月,李勇和村兩委研究,在村里設立了光榮榜,每周評選出兩家“環境衛生先進戶”,并將光榮榜上的“常客”胡瓊珍聘為村里的鄉風文明勸導員。
注重樹立身邊榜樣,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這副“藥方”在桅子灣村很快有了“療效”: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注重家庭環境衛生,原來農家院落里隨意堆放的雜物現在擺放得整齊有序,有的村民還會主動將垃圾進行分類。
“生人”變“親人”
“萬事開頭難。”李勇坦言,剛到桅子灣村時,與村民不熟悉,也常聽到大家的抱怨,“我們駐村工作隊的辦法是多去群眾家里走動,跟他們聊天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一回生,兩回熟,三四回成朋友,五六回就成了親人。”
近四年來,武勝縣局(分公司)駐村工作隊通過與貧困戶結對子,確定各自的幫扶對象,用心、用情、用行動成為扶貧路上的暖心人。每年組織家庭簽約醫生為貧困戶免費體檢,為48位慢性病病人辦理了特殊疾病專用證,積極聯系地方相關部門,為貧困戶落實醫療、助學等各項政策。
“大叔,您沒事吧?我去您家看到大門落鎖了,您生病住院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點告訴我?”今年2月的一天,武勝縣人民醫院住院部病房中,武勝縣局(分公司)幫扶干部姜偉“責怪”著84歲的貧困戶陳昌榮。
得知陳昌榮住院的消息后,姜偉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望,并送去慰問品。“天冷您還得多注意身體,有什么需要就跟駐村工作隊說,或者直接給我打電話……”姜偉一邊詳細詢問病情,一邊耐心叮囑。
陳昌榮眼含淚花,激動地說:“這么多年我一個孤寡老漢獨自過活,你就像我的親人一樣關心我,謝謝,謝謝……”
貧困戶羅秀群的兒子田超去年考取了武漢理工大學。李勇得知消息后,立即幫他申辦了四川煙草“誠至誠”希望工程助學項目,并鼓勵他好好學習,順利完成學業報效祖國、支援家鄉建設。
連續多年,每逢中秋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駐村工作隊隊員都會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帶上米、面、油等物品慰問村里的老黨員和貧困群眾。老黨員陳運術感激地說:“你們過節都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人,我們也要繼續發揮余熱。”
……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年底,桅子灣村獲得“四川省脫貧攻堅示范村”稱號,2017年年底實現整體脫貧摘帽。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2400元增長到2018年的6800元,村里發展勢頭好,脫貧攻堅后勁足,村容村貌美,村民大踏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奮進路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