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為零的困境,怎樣擺脫貧困束縛,過上美好富足的小康生活?在精準扶貧和對口幫扶政策沒有到來之前,這個現實問題是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師崗鎮曹營村的鄉親們早就想解決但無力解決的。
如今,他們過上小康生活的夢想正逐步實現。
曹營村的悄然變化,始于河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對口幫扶——一支年齡、知識結構合理,凝聚力、戰斗力強的村兩委班子走馬上任;一排排易地搬遷的新居拔地而起,貧困戶笑逐顏開地告別了低矮破舊的老屋;秋葵、艾草等特色種植蓬勃發展,貧瘠的“黃土地”變成了肥沃的“金土地”;農特產品加工車間、光伏發電、秸稈轉化燃氣等新興項目落地生根,產業興農富農指日可待;建檔立卡貧困戶由59戶182人減至11戶2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2%。
共畫同心圓
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治理能力如何提升?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又從何而來?河南省局(公司)黨組認為,關鍵是把“黨建+扶貧”工作抓實抓深,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資源整合、服務群眾的能力,繪就黨群最大的“同心圓”。
2017年以來,河南省局(公司)黨組層層選拔機關優秀青年干部,先后派出了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駐村第一書記谷志軍和工作隊隊員李偉觀、常誠、史鋒等人,組成扶貧工作隊進駐曹營村。
肩負重托,谷志軍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各家各戶,傾聽民聲,摸清民意。
“鄉親們心里都有一桿秤,看問題切中要害。”谷志軍了解到村里產生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黨員干部領導力不強,導致集體行動的衰弱和公共治理的失效。
谷志軍開出的第一個方子,就是為全村56名黨員佩戴黨徽,在群眾中亮出黨員身份,叫響“我是黨員向我看齊”的口號,讓群眾看到黨員身上煥發的精氣神。
“面對落后現狀,是甘于沉淪還是奮起作為?”“眼見群眾貧苦,是漠不關心還是傾力而為?”通過狠抓“三會一課”制度落實,谷志軍帶領全體黨員開展頭腦風暴,使“紅紅臉、出出汗”“咬耳朵、扯袖子”成為常態,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凝聚起發展合力。
在此基礎上,駐村扶貧隊幫助村里完成換屆選舉,“80后”時程琳、江小蔥分別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一批年富力強、踏實肯干、公道正派的優秀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
為進一步增強脫貧內生動力,駐村扶貧隊得知新能源投資商要來曹營村考察的消息后,帶領村干部提前做好推廣預案,最終拿下了總投資額近1400萬元的新能源項目。該項目就地取材當地的農作物秸稈,利用生物質發酵生產清潔能源沼氣,建成后不僅可以增加村集體收入,解決曹營村及附近村近7000戶的用氣難題,還將破解環境保護、秸稈禁燒、廢渣利用三大難題。
“曹營村的干部有想法,更有執行力。”黑龍江省藍焰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興田表示,得益于村里的大力支持,項目已順利產出沼氣,目前正在鋪設管道,不久后村民們將告別煙熏火燎的生活。
與此同時,駐村扶貧隊與村兩委干部陸續開展了“勤儉持家新風尚”評選、“十星三美”評定、“五好家庭”推選等一系列活動,每季度、每年評選出最美小康戶、最美脫貧戶和最美脫貧攻堅戶,既激發了村民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也提升了村干部的治理才能。
“守住共識圓心,包容半徑越長,畫出的同心圓就越大。”師崗鎮黨委書記于千飛認為,河南煙草商業駐村扶貧工作隊把黨建與扶貧融為一體,為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落地探索了可行的路徑和方法。
共謀產業興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打贏脫貧攻堅戰更非輕易之舉。
那么,破解之道又是什么?河南省局(公司)黨組認為,要讓曹營村告別貧困、走向富裕,就要結合本地實際,打牢基礎、引進產業、做強產業,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近年來,河南省局(公司)主動加大扶貧投入力度,先后撥付300余萬元扶貧款,幫助曹營村建成一座辦公設施齊全的黨群服務中心,修建了1.2公里的農田水泥路、2公里的村組道路、2座塘壩、10口機井及50畝無公害種植蔬菜大棚園區。
此外,駐村扶貧工作隊還積極協調縣財政整村推進項目資金280萬元,陸續在村里建成了標準化的文化休閑廣場、衛生室、公廁等基礎設施。他們還抓住全省統一實施“七改一增”工程契機,幫助貧困戶改院4戶、改水62戶、改廁27戶、改廚22戶、改電5戶、改門窗18戶、改地坪1戶,提升了38戶衛生較差貧困戶的戶容戶貌。
作為扶貧工作的建設者、參與者和見證者,時程琳認為,正是得益于政府、煙草公司及社會各界的“輸血”扶貧,才補上了村里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欠賬。
為了破解“造血”難題,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奔赴山東壽光和南陽鎮平、鄧州、淅川等地學習蔬菜種植產業發展模式,尋找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學習歸來之后,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共同商議,發展了三項特色種植。一是發揮煙葉產業優勢,重點向貧困煙農傾斜,僅此一項貧困煙農人均增收4000多元;二是發揮地域優勢,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形式,種植艾草290畝,提供78個用工崗位,確保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多元;三是發揮本村秋葵種植優勢,投資50萬元,建成特色食品加工車間,形成了“種植—采摘—加工—銷售”完整的產業鏈,為貧困戶提供40個就業崗位,促其人均增收6000多元。
“黨和政府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我自己也要爭口氣。”貧困戶董小蘭不僅種植艾草,還主動報名到秋葵加工車間打工,年收入達到了1萬多元,靠自己的勞動擺脫了貧困。
此外,駐村扶貧工作隊聯合內鄉縣人社局培訓中心,對村里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各類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又積極對接用工單位,輸送80位貧困戶實現轉移就業,拓寬了他們脫貧的門路。
“因為規劃科學,推進有力,各項產業在曹營村產出了可觀效益,為鄉親們致富奔小康裝上了強大的發展引擎。”內鄉縣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李麗認為。
共建連心橋
“用真心、帶真情、扶真貧”,靠著這份執著的信念,河南省局(公司)與曹營村鄉親們建起了一座注滿感情的連心橋。
近年來,河南省局(公司)機關17個黨支部與曹營村全部貧困戶分別結成幫扶對子,定期組織黨員開展調研慰問,為貧困戶脫貧獻計獻策,幫他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其中,第六黨支部、第十二黨支部黨員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駐村小學捐贈了4萬余元的圖書、文具和體育器材;機關工會組織機關青年黨員入村開展“為貧困村民義拍贈照”活動,為50余名貧困群眾免費拍攝“全家福”“長壽照”,受到了村民的稱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駐村扶貧工作隊認真落實教育幫扶政策,解決了村里30名學生的教育補貼問題,落實了義務教育階段22名適齡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
谷志軍每年拿出第一書記專項工作經費,作為教育基金獎勵優秀教師和學生。今年暑假期間,他又多方奔走爭取資金修繕小學校舍,為孩子們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
百善孝為先,最美是孝心。
駐村扶貧工作隊把孤寡、患病貧困戶作為關照重點,全力抓好國家扶貧兜底政策的落實,截至今年7月,新鑒定慢性病71人,辦理殘疾證56個,辦理五保戶10戶11人、低保戶33戶63人,做到了“兩不愁三保障”。
五保戶史東月2018年不僅脫了貧,還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三帶五聯奔小康”活動最美脫貧攻堅戶。“谷書記幫我入股了聚愛合作社和光伏扶貧項目,還鼓勵我編籮筐出售,幾項加起來一年有16000多元的收入。”史東月說,搬進安置房后,他相繼購置了電視機、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閑暇時拉拉二胡,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煙草公司的扶貧干部,用自己的心焐熱了貧困戶的心,用具體而微的行動改變了曹營村的舊面貌,辦成了一件件好事、一樁樁喜事。”老黨員時富秀說,他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
脫貧攻堅,煙草有責。
距離2020年年底還有一年多時間,如何才能交上一份對口幫扶的優秀答卷?河南省局(公司)黨組表示,下一步將以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堅決扛起脫貧攻堅的重任,更加注重發揮第一書記的作用,更加注重抓好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更加注重提高脫貧穩定性,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