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寺堡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貫徹落實國家“八七”和寧夏“雙百”扶貧攻堅計劃,為從根本上實現寧夏南部山區群眾脫貧致富而實施的扶貧揚黃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戰場,是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紅寺堡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區市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底線任務和全區中心工作,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強產業穩增收,夯基礎補短板,建機制兜底線,開創了紅寺堡區經濟轉型、事業發展、生態宜居、社會和諧的新局面。
2014年以來,紅寺堡區累計識別貧困村40個,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938戶50636人,經過幾年攻堅,2019年年底實現4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綜合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3.46%下降到0.76%。
自2015年開始,國家煙草專賣局對紅寺堡區進行定點扶貧,累計投入扶貧資金9500余萬元,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提檔升級等方面深化結對幫扶,有力支持了我區脫貧攻堅工作。
國家煙草專賣局建成中煙飛地肉牛養殖示范園區和弘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支持移民群眾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實施精準到戶扶貧項目,提供穩定就業機會,積極拓寬和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選派優秀掛職干部扎根紅寺堡區開展扶貧,在紅寺堡區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強勁的帶動作用,有效織密了移民群眾精準脫貧的保障網,拓寬了移民群眾的致富路。
作者系紅寺堡區區長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