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明亮、道路平坦、產業興旺,在廣東陸河縣局(分公司)幫扶下,兩個貧困村——
美麗圖景徐徐展開
“感謝你們對麻地村的大力幫扶,是你們讓村民告別了土坯房,走上了水泥路,擁有了更多的致富途徑……”近日,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收到了一封來自陸河縣新田鎮麻地村的感謝信。
2019年8月,根據陸河縣脫貧攻堅工作安排,陸河縣局(分公司)正式結對幫扶麻地村。在此之前,陸河縣局(分公司)已與上護鎮硁二村結成幫扶對子。
結對幫扶以來,陸河縣局(分公司)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隨著一個個項目落地發展,兩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麻地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村里沒有重要產業支撐,村民收入來源單一,而且與村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出行問題也十分突出。該村和鄰村直線距離不到200米,但村民去鄰村辦事,只能走坑洼不平的田埂,不然就要繞道5公里。
了解情況后,陸河縣局(分公司)就將修路作為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來抓,從實地調研、制定方案、匯報協調、爭取資金,到招標、啟動、建設、驗收,短短3個月的時間,田埂變通途。
麻地村的改變并非個例。一直以來,陸河縣局(分公司)把基建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第一要務,積極勾勒鄉村新圖景最基礎的框架輪廓。
在硁二村,陸河縣局(分公司)投入30萬元,在村主要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160盞,照明道路6公里;投入20萬元,清理污水溝,改造舊危房,實施美化綠化工程,大力整治環境衛生……一系列舉措,讓硁二村這個曾經臟亂差的貧困村,成了當地精準脫貧和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
框架輪廓勾勒好了,接下來就是如何打造“造血”工程的問題。陸河縣局(分公司)的扶貧思路是因地制宜進行產業規劃,提升貧困村自身“造血”能力。
為了提高村民收入,加快脫貧攻堅步伐,陸河縣局(分公司)領導班子和駐村黨建指導員及扶貧干部開展實地調研,與村干部全面謀劃,針對硁二村和麻地村產業發展規劃和當地經濟發展方向,確定硁二村重點發展種植業,麻地村則發展養殖業。
根據調研情況,陸河縣局(分公司)在硁二村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種植火龍果、美人芋、花生、玉米等作物,以“村兩委主導產業經營,村民合作經營、個體經營”的方式,實現全村合力“造血”、共同創收。
為推進項目落地,今年4月,駐村黨建指導員、扶貧干部協助硁二村村兩委舉辦技術培訓班,對村民集中培訓指導,努力培養種植能手。
對此,硁二村村委會主任劉新茂信心滿滿:“目前寨下自然村種植美人芋30畝,預計年收入5萬元;陂子頭自然村開發魚塘立體綜合養殖,由6戶農戶經營,預計年收入50萬元;在基本農田種植水稻、花生、玉米和果蔬80余畝,由貧困戶經營,預計每戶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
在麻地村,由于過去大部分村民外出務工,土地撂荒較多。在陸河縣局(分公司)的引導下,麻地村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盤活自有資源,確定以養殖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方向。他們利用山塘、土坑、荒廢的旱田等閑置用地,開發魚塘、建設豬舍,打造養魚、養鴨、養雞、養豬和養肉牛立體化養殖項目,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路徑。
經過陸河縣局(分公司)的努力,一幅美麗圖景正在麻地村和硁二村徐徐展開:路燈明亮、道路平坦、產業興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