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店鋪的經營,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客源,客流量充足才能保障店鋪的銷售業績。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農村集市相繼開放,加上“地攤經濟”的火爆,顧客購物有了多種選擇。然而,當零售戶絞盡腦汁拓展客源,吸引顧客進店時,卻遭遇了進店率增長,而銷量不漲的窘況。雖然店鋪里顧客來來往往,買單的卻屈指可數,銷售量始終上不去。
想要改變這種困境,就要想辦法把“客流量”轉化為“銷售量”。那么,該怎么做呢?近日,筆者和幾位零售戶朋友交談,他們在經營中的一些做法,也許能給我們大家帶來啟迪!
打造終端氛圍,增加店鋪吸引力
終端氛圍指顧客在賣場所處環境的氣氛和情調。這種氛圍,可以讓顧客自發地產生一系列的購買欲望和決定。據某國際權威研究結果顯示:顧客到商場購物,70%以上的決定是在賣場里做出的,沖動性消費占了很大一部分。良好的終端氛圍,對賣場銷售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打造良好的終端氛圍,可以有效地引導顧客的消費行為,提升顧客的購物愉悅度,有利于零售店鋪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好的零售店主都會通過營造終端氣氛,用背景音樂、光線等視覺、聽覺吸引顧客進店,以此來調動顧客的情緒,影響顧客的購買決定。同時,通過生動、有創意的陳列,讓商品“說話”。顧客走進店鋪,購物現場溫馨、舒適,商品陳列賞心悅目,銷售人員待客親切,顧客在這里真正體會到“上帝”的感覺,這就是最佳的終端氛圍,也是最好的銷售賣場。
零售戶于老板:賣場的氣氛不是靠顧客自然形成的,而是靠店主打造出來的,好的氛圍能夠吸引人氣,促進銷售。因此,在平時的經營中,我精心打造賣場氛圍,力求為顧客提供一個良好、舒適的消費環境,讓顧客來的高興,買的開心。
一是用色調、音樂等元素妝扮店鋪。一方面在店鋪內外布置掛旗、吊頂彩球、櫥窗貼畫、充氣玩偶等裝飾品;另一方面根據時節變化,選擇時令主題色彩對店鋪進行妝扮。春天用綠色,凸顯生機勃勃的氣息;夏季用天藍色,給顧客清涼舒爽的感覺;秋天用金黃色,讓顧客感受豐收的喜悅;冬天用火紅色,給顧客送上溫暖和喜慶。同時,還根據每個節假日的特點,來調整門店的色調,如“圣誕綠”、“元旦藍”、“春節紅”等。特別是中秋、元旦、國慶、春節等較為重要的節日,利用喜慶色彩進行裝飾,例如火紅的燈籠、中國結、氣球、彩旗彩帶等來烘托節日氛圍,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
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可以很好地烘托賣場氛圍,曾有調查表示,有80%的顧客喜歡賣場有背景音樂。我一般會在下班時間的高峰期,選擇播放一些舒緩輕松的音樂,上班族可以一邊購物,一邊舒緩上了一天班的緊張神經,放松心情。同時,可以讓顧客享受購物環境和購物樂趣,延長在店逗留時間,提高客單量。
二是用創意陳列吸引顧客眼球。創意陳列對門店的作用首先是吸引眼球,對商品的銷售也有推動作用,它屬于活化式陳列,能夠刺激消費者的沖動性購買。創意陳列的目的就是讓商品自己“說話”。創意陳列,就要打破傳統陳列手段,在傳統陳列手法上增加一些創新、花樣,或特別的造型,以增加賣場的生動性、靈活性,為顧客帶來優質的購物體驗,創意、整潔、美觀的視覺沖擊利于提高顧客的購買欲,擺出創意就會帶來銷量,從而提升銷售業績。
在平時的經營中,我把毛巾被疊成棒棒糖;拖鞋拼成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朵;紙巾包變身為小魚小兔;啤酒飲料搭成坦克;把西紅杮擺成心型……這樣一擺設,普通的日用商品好像有了生命,活靈活現起來。特別是我學網上用紙巾做模特的衣服,將紙巾絲滑柔軟的特質直觀地展現在顧客面前。有的顧客也許只是漫無目的地閑逛,但是看到這些有創意的商品陳列,除了會心一笑外,還能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
推出情感營銷,增強店鋪凝聚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類常常會被情感左右。一句深情的話,一個溫馨的畫面,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等等都可以改變人們的觀點和行為。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情感因素是人們接受信息渠道的“閥門”,商家的經營只有符合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才能順利地促進他們實施購買行為。鑒于此,許多精明的商家在平時的經營中,大打“感情牌”,從顧客的情感需求出發,誘導心靈上的共鳴,用情感營銷占領經營高地。
以前,顧客在購物時主要考慮的是價格和質量,對于商品背后的內涵和情感因素考慮的非常少。但是現在則不然,越來越多的顧客開始注重情感訴求。因此,商家在平時的經營中,就要準確而又有分寸的“切入”,借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使“情”的投射穿過消費者的情感障礙,在包裝、陳列、促銷服務等方面,使消費者強烈受到感染或被沖擊,激發消費者潛在朦朧的購買意識,起到“潤物細無聲”、“四兩撥千斤”的巧妙作用。
零售戶孫老板: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的感性層面正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關注。商品提供給顧客的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的物質利益,還有滿足心理需求的精神利益。進入情感消費時代,消費者購物時不再單純地追求“好”或“不好”、“貴”或“不貴”,更看重的是建立在喜歡或者不喜歡之上的情感觀念。所以,我在經營中,十分重視顧客的這種變化,通過各種手段滿足顧客的心理需求,從而促進商品銷售,維系顧客的忠誠。
在情感營銷上,我主要做好兩點:
一是賦予商品情感,打造獨特魅力。賦予商品以人的語言和情感,把無生命的商品變得富有人情味,給消費者一種親切感,拉近商品和消費者的距離,創造無法割舍的情感共鳴。夏季來臨,我店里新上了多個品種的甜瓜,這些應季瓜富含維生素、糖分和礦物質,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禁忌。于是,我在甜瓜堆頭旁用擬人的口氣寫了一個友情提示牌:腸胃好的可以多吃我喲,我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但脾胃虛寒,腹脹便溏者忌食,甜瓜不能與田螺、螃蟹共同食用,千萬要記住,別說我沒告訴你!新上市的紅心柚,顧客不知道甜不甜,好吃不好吃。我就在柚子區剝開兩個,讓顧客隨便品嘗,還放上了一個小笑臉,上面寫道:“甜吧,甜就把我帶回家!”我店里的水果區和蔬菜區,這種賦予情感的商品有很多,許多顧客在購買的時候都會開心一笑,從而得到一種情感上的補償。另外,我店里每天都要推出特價水果、蔬菜。我的店鋪每天晚上9點關門,晚上7點半以后,店里當天剩下的水果和蔬菜6折出售,折扣幅度很大。許多老年顧客紛紛來店里排隊,打折商品全被搶購一空。
二是借勢節日節點,注入情感因素。節日之所以吸引人,不單單是由于假期或消費熱潮,更多的是節日承載的深厚文化或某種情感祝福,容易引發顧客的共鳴,可以更好的拉近店鋪與消費者的距離。對于零售人來說,節日屬于可預測熱點,而熱點即意味著流量。在節日營銷中注入情感因素,通過挖掘節日本身承載的大眾情感,并把這種情感與營銷巧妙融合,讓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消費者對店鋪產生較大的信任感。在經營中,遇到節日營銷時,我會借勢節日節點,注入情感因素,結合節日文化內涵,直擊顧客心底的柔軟之處。母親節、父親節注入“感恩”因素;春節、中秋節就注入“團圓”因素等等。通過注入與節日內涵有關的情感因素,去打動顧客,讓他們自覺自愿地掏腰包。
提供個性服務,拉升店鋪向心力
在商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的今天,服務已成為零售業提供給顧客附加價值、實現差異化競爭的有效手段。用服務增值,用服務凝聚人氣,就是要在商品之外提供更多、更好的個性化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美國哈佛商業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公司利潤的25%~85%來自于再次光臨的顧客,而吸引他們再來的因素首先是服務質量的好壞,其次是產品本身,最后才是價格。做好服務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更不是嘩眾取寵,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用一顆真誠的心替顧客著想,從顧客的角度去思考,用真心換一份真情。
零售戶馬老板:開店多年來,我一直把點點滴滴的關懷、貼心融入到服務之中,不靠制造噱頭促銷,不靠一時的價格戰忽悠顧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顧客提供個性化的溫馨服務,用這些服務抓住了顧客的心。
一是堅持做到不滿意就退貨。我堅持以顧客滿意為出發點的原則,凡在我店里購買的商品,三日內只要不影響二次銷售,做到無理由、無條件退貨,不問原因馬上辦理。
二是為顧客著想,倡導理性消費。大多數店鋪都鼓勵顧客多買商品,而我卻不鼓勵顧客大手大腳,而是倡導理性消費。尤其是水果、蔬菜等商品,建議顧客不要購買過多,因為天氣炎熱,蔬菜、水果不易保存,即便存放冰箱里,也會影響口感。店里每天上午都會有新鮮的,可隨時來買。這樣的做法,會讓顧客感到溫暖,感受到你是實實在在為他著想。這樣一個印象留給顧客,他們怎么會不惦記著你的店鋪呢?
三是不斷增加免費服務項目。今年以來,我先后推出了包括寄存、打氣、開水、代收快遞、充話費等10多項免費服務。這些服務有效地吸引顧客、留住顧客,提高了顧客停留時間的購買機會,同時也體現了店鋪的服務特色,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從客流量到銷售量之間的距離看似很遠,實際卻并不遙遠。每個店鋪都存在著經營上的差異,應對的具體策略也會有所不同。廣大零售戶朋友只有對自己店鋪的實際情況進行精準分析,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就能夠成功地把客流量轉化成銷售量,讓自己的店鋪充滿活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