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它們長到250來斤我再賣,到時兩頭生豬能賣到7000元左右,夠我們老兩口花了。”6月22日,望著豬圈里正在搶食的生豬,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凌家鎮大屋沖村村民鐘傳明的嘴角微微上揚。
今年65歲的鐘傳明是內江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幫扶對象之一。誰能想象,這位患有眼疾的農村老人,竟然有幾十年的人畜共居經歷。在內江市局(公司)的幫扶下,他才有了自家的豬圈、雞圈,實現了人畜分離。目前,鐘傳明家的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1000多元提升到現在的6000多元。
2016年以來,內江市局(公司)認真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700余萬元,助力村公路堡坎修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種植養殖產業發展、教育扶貧等,覆蓋11個村的196戶貧困戶,扎實推進全市系統精準扶貧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11個幫扶村的所有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不脫幫扶。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內江市局(公司)幫扶的腳步并沒有停下。
“破冰”紓困穩就業
“我們村原來有貧困戶52戶,我點對點幫扶其中6戶。對于疫情帶來的影響,我并不擔心,我們早就跟村兩委精準對接,堅決防止脫貧戶返貧和邊緣戶掉隊。”內江市資中縣雙河鎮猴子店村駐村第一書記馬林,是資中縣局(分公司)的一名“90后”稽查員,今年4月他向組織匯報時堅定地說。
今年是馬林接棒駐村第一書記的第2個年頭。在疫情暴發初期,他就第一時間駐扎在村里開展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他便開始聯系成都的企業,為村民爭取了17個就業崗位。“現在工作那么難找,而我不僅有了工作,一天還能掙300元!真的要感謝黨的好政策!”30歲的村民王國超因為貧窮至今還單身,面對這份工作,他對未來充滿希望。
同時,馬林還根據村民的實際情況,跟鎮政府申請了8個村公路清潔員的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能增加收入500元,幫脫貧戶和邊緣戶堵上返貧的口子。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內江市局(公司)先后派出11名駐村第一書記、150余名黨員到對口幫扶村開展工作。目前,對口幫扶的村民今年月均收入都大幅超過脫貧標準,且都清楚自身收益情況,無返貧風險。
“造血”固基建產業
產業發展單一是村民致貧的重要因素,讓產業多樣、穩定是鞏固脫貧成果的突破點。為此,內江市局(公司)主動對接幫扶,打造集體經濟,支持對口幫扶村發展養殖種植產業,幫助修建囤水田梗發展稻田養魚,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給村民贈送肥料助力春耕,切實扶起了村民之“志”。
除了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內江市局(公司)還在重點項目上進行挖掘、開拓,打造了“誠至誠”資中血橙產業示范帶。
“2019年血橙樹開始掛果,過兩年進入豐產期,我們村700多畝的血橙園將實現約1400萬元的總產值,174戶473人將直接受益!”資中縣鐵佛鎮柏龍村黨支部書記王煌顯激動地說。當初,內江市局(公司)提出發展“血橙幫扶”項目,目的就是讓產業帶動經濟,將貧困戶“本來就窮”的僵化思想轉變為“我要小康”的向前思維。經過4年的等待,11萬株血橙樹如今已經長大,來年秋冬放眼望去,產業園里將會是橘紅的一片。
脫貧攻堅工作不僅要圓滿收官,更要可圈可點,打造在內江市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脫貧標桿村,才能更好為下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今年,內江市局(公司)將對11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種植、公共服務改善等項目進行再扶持、再鞏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