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祝又回來了?”
“是啊,看看咱村的莊稼長勢怎么樣。”
“你看這玉米,少說一畝也得收1500斤吧。還不多虧了你幫我們建的這個揚水站。”
……
8月15日,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清涼店鎮清涼店村,趁著周末,曾經的駐村第一書記、武邑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辦公室主任祝紅彬驅車來到清涼店村,在村西頭的揚水站附近,他與正在勞作的村民趙善文攀談了起來。再有半個多月,玉米就要收獲了,當下的長勢讓兩個人都欣喜不已。
自2016年2月駐村以來,祝紅彬就把這里當成了家。雖然去年9月完成了駐村幫扶任務,但他只要有空就回“家”看看。在他看來,能帶領鄉親脫貧致富,是最讓人感到高興的事了。
“其實,駐村后不久,我們就發現,這個村的貧困程度沒有那么深,僅僅完成脫貧,難度不大,難的是持續增收致富。”祝紅彬說。駐村伊始,祝紅彬帶領扶貧工作隊展開調研,對清涼店村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
清涼店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共239戶899人,耕地面積2100畝。駐村扶貧工作隊在幫助貧困戶落實好政策兜底的同時,還進一步謀劃夯實全村致富振興的基礎,讓村民增收致富有更堅實的保障。
鄉村振興,基礎先行。就清涼店村的實際情況而言,農業生產依然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全村的農業生產卻存在一個明顯短板,即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較為薄弱。雖然有幾口機井,但使用成本較高、灌溉效率較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和收益。
“我家有14畝地,分成4個地塊,澆一遍水得20天,因為要排隊。”趙善文告訴記者,特別是每年播種或者遇到旱情的時候,能不能及時澆上水,對莊稼的收成影響特別大。
在祝紅彬看來,補上水利灌溉設施的短板,清涼店村才能具備持續增收致富的動能。全面調研后,祝紅彬初步形成了建設思路——可以充分利用團結渠的水源,修建一個揚水站,徹底解決全村的灌溉難題。
此后,他帶領扶貧工作隊一方面落實方案,多方奔走,爭取上級部門支持,籌集建設資金;另一方面與村兩委密切協商,發動群眾展開建設。
2018年秋天,投資45萬元的揚水站在清涼店村建成使用,同時完工的還有7000米防滲管道的鋪設,管道延伸到每一戶村民的田間地頭,當年便發揮出了顯著效益。
“原來澆一畝地要60元,現在只要20元,一年兩季莊稼至少要澆5遍水;原來一畝玉米能收1200斤,現在至少1400斤。”清涼店村村委會主任趙建新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揚水站建成后,全村土地出租的價格都翻了一番。
有了水利保障,清涼店村的致富底氣更足了。瞄準增收致富,祝紅彬以增進村民就業為導向,為村里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并引導97戶村民以土地入股,不僅提高了土地收益,還解決了20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此外,2018年冬天,當地引資400多萬元建設的滑雪場項目開工,經祝紅彬溝通協調,30多名村民前去打工,該項目為村民開辟了一條新的就業渠道。
在農業設施和各種項目的帶動下,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8000元,村民的腰包鼓了。
村民富了起來,村莊也美了起來。
在祝紅彬的規劃中,他們既要為村里補齊脫貧致富的短板,也要補齊村容村貌的短板,讓鄉村環境真正變得美麗、宜居。
為此,他協同村兩委為村里確定了“先凈起來,再美起來”的“兩步走”規劃。讓村莊凈起來,祝紅彬向衡水煙草申請資金幫扶,完善村里排污基礎設施,并安排專人每天清掃街道,徹底改變“臟、亂、差”的面貌。
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爭取當地資金支持,先后幫助村里粉刷墻壁1000平方米,硬化道路4公里,種植樹木3600棵,改造廁所320個。
如今的清涼店村,鄉間道路整潔平坦,烏瓦白墻映襯著綠樹紅花,優美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漫步鄉間,如同走進了美麗的花園。
2018年春節,在這個花園般的美麗鄉村里,村民們一起舉辦了一場大型聯歡會,大家載歌載舞,唱出心中的喜悅。祝紅彬相信,美麗鄉村建設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也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因此,他先后在村里組建了兩支秧歌隊,每天傍晚,村民們在鏗鏘的鑼鼓聲中唱起來、扭起來,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9年9月,按照組織安排,祝紅彬結束駐村幫扶,返回工作崗位。2018年,清涼店村實現整村脫貧的同時,祝紅彬被衡水市委組織部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并被授予“2018年度煙草行業扶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