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飄香,新居敞亮,書聲瑯瑯,笑語陣陣……如今的廣東汕尾陸豐市南塘鎮新河村,一派新農村景象。去年年底,隨著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147人悉數脫貧,新河村實現了脫貧摘帽。
4年多來,陸豐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作為新河村脫貧摘帽的見證者和推動者,用真情鋪就了扶貧路。
抓黨建聚合力,提振精神賦能鄉村振興
自2016年5月以來,陸豐市局(分公司)先后選派9名骨干人員接連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帶領貧困戶走出“貧困洼地”。
鄉村振興,黨建引領。為夯實新河村黨建陣地建設,陸豐市局(分公司)出資42萬元,為該村修繕了集辦公議事、黨務村務、便民服務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
“現在我們的辦公和學習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們有空可以來這里‘充電’,我自己也堅持業余時間學習。”新河村黨總支書記許建權表示。
扶貧先扶智,孩子的上學問題一直是陸豐市局(分公司)關注的重點問題。每逢開學季,陸豐市局(分公司)就會組織員工開展“金秋助學”活動,4年多來,共落實對24名新河村在校困難學生的資助。
在抓好教育扶貧的同時,駐村工作組還特別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宣傳村規民約、弘揚文明鄉風,引領貧困群眾樹立脫貧信心、增強感恩意識。駐村工作組多次聯合陸豐市局(分公司)黨員志愿者在新河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帶頭營造“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氛圍。這副“藥方”很快有了“療效”,越來越多村民開始重視環境衛生,主動將垃圾進行分類。
如今,新河村的美不只有“面子”,更有“里子”。
強基建惠民生,努力消除制約發展瓶頸
幫扶工作中,陸豐市局(分公司)將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突破貧困村經濟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他們通過實施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為群眾幸福“開路”,一舉解決了3000余名村民出行難、農村物資運輸難的問題。
“以前的村路都是坑洼不平的泥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入要繞很遠,農產品運輸也很不方便。水泥路通了之后,出行方便多了,我們脫貧的信心也更足了!”村民魏春來高興地說。
不斷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提升村民幸福感,是陸豐市局(分公司)幫助新河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陸豐市局(分公司)駐村工作組走訪發現,村里臟亂差現象比較突出,村民居住環境需要改善。為此,他們爭取汕尾市局(公司)黨組支持,投入10萬元專項資金,落實村公廁建設、雨污分流、人畜分離等項目,協助當地做好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工作,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此外,陸豐市局(分公司)先后投入資金98萬元,幫助該村完成了村委會辦公樓修繕、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新響村民小組環村路建設等工程項目,進一步夯實了脫貧攻堅根基。
興產業促增收,立足實際聚集發展優勢
鄉村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為找準窮根,陸豐市局(分公司)駐村工作組在全村開展走訪調研。他們發現,一直以來,新河村產業結構相對單一,成片的村集體果樹林、養殖場本是新河村的發展優勢,但因耕種、養殖技術水平落后,缺乏有效管理,收益并不高。“這種情況下,為了養家糊口,我們只能外出就業。”村民林影說。
為促進村民穩定增收、實現真脫貧,陸豐市局(分公司)駐村工作組協助村兩委在村里現有的幾千畝果樹林上做文章。
通過多方聯系,他們邀請專家和技術人才進村開展種植、電商等技能培訓,一方面加強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利用網絡銷售平臺加強宣傳,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切實解決信息不暢導致的滯銷問題。
果林農業項目順利運轉起來后,養殖業發展也被駐村工作組提上日程。在陸豐市局(分公司)的資金、技術支持下,在駐村工作組和村干部的動員下,部分村民返鄉開展特色種植和養殖。
“我們在山坡果園里搭建養雞棚舍,果園良好的環境有利于雞的生長發育,雞又能為果樹吃蟲除害,我們去年就實現了禽果雙豐收。同時,在家就業,也能照顧到家人。”林影如今對生活信心滿滿。
為了保障特色種植養殖業后續的收益,駐村工作組積極聯系當地農副產品展銷平臺,定期開展“愛心義購活動”,為村民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新河村共帶動25戶貧困戶97人脫貧致富,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