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日,在山東衛視《生活幫》欄目播出了一期關于“零售戶賠錢賣貨”的事件,引起很多零售商戶的注意。據報道,李先生夫妻倆在龍口開了家超市,生意做得也算是紅紅火火,但是最近卻遇上了件煩心事,家里存放的一百多箱某品牌的核桃奶是2015年中秋節以前上的貨,日期是2015年2月份,如今馬上面臨到期。當時進貨的時候,這個品牌的代理商跟他承諾,臨近保質期所有產品可以進行調換,而且以前也都是這么做的,但是李先生發現日期臨近,打電話給本地代理商,得到的答復:不給調換了。原因是現在已經不做這個品牌的代理商了,讓店主去找新代理商。李先生只得去找新的代理商,結果也不給調換,就這樣,兩個代理商把李先生當球踢。現在為了減少損失,李先生只能賠錢賣了。經過幫辦調查,在龍口,遭遇這種情況的零售戶還有很多很多,大家都是為了減少損失,迫不得已降價銷售。
通過這件事,給零售戶上了一堂課。現在,很多品牌為了保護地方價格,會找一個代理商負責配貨調換。但是,遇到代理商交接的情況,會遺留一些關于挑換貨的問題。那么,作為一名零售戶,您對此事有何看法?經營中,您是否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您是如何解決應對的?在今后跟代理商打交道的時候,該注意哪些事情?
簽訂合同,經營無憂
看到這樣的報道,我也想起年初我店發生的一件事,關于本地代理“怡寶”礦泉水的業務員交接事故。本來,合作的那個業務員說一次性下貨10件礦泉水,并保持店口地堆,將每個月贈送兩件本品的政策。和這個業務員合作有兩年的時間了,所以我也就接受了這樣的政策要求。可是,當另一個業務員登店拜訪時,我才知道,原先的那個業務員已經調離這個片區,之前承諾的陳列獎勵原來是為了增加業務量的一個噱頭,是一句不可能兌現的空話。
也許有人說,商品陳列都有陳列協議啊,可以直接上訪代理商。但怡寶礦泉水在安慶的營銷模式沒有協議一說,這些年也沒產生什么糾紛,所以也被我疏忽了。于是我與接手的業務員洽談此事,希望能拿到自己應得的那部分獎勵,可是終究無果,于是一怒之下跑到代理商,沒想到代理商卻以業務員已離開為由,拒絕我的要求。我當時非常生氣,并表示今后謝絕銷售怡寶礦泉水。我覺得業務員的行為舉止代表的就是代理商的作為,既然業務員不誠信,代理商不作為,我只能將這樣的商品拒絕店外。做生意如做人,我不可能與這樣的代理商再合作下去。
其實我開店這么些年,經歷過很多業務員交接或代理商交接的事情,但都只是故事而沒有演變成事故。所以我認為,在經營中我們與經銷商的合作應該有所憑借,比如合同、協議等,特別是大批量的下貨,更應該慎之又慎。對于保質期不長的大批貨物,我們在下單時可以與經銷商達成協議,簽署合同,分批提貨,這樣就能減少臨期銷售壓力。有了合同基礎,也就有了法律約束,這樣才會獲得應有的利益。
人品為重,利益長遠
如今,“和諧”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做生意也是這樣,代理商、店鋪兩家和諧相處,才會遇水搭橋,順風順水。怎么能夠“和諧”,從零售戶方面講,就是要選擇“對”的代理商。
何謂“對”的代理商,就是處處為店鋪為顧客考慮,不做損害店鋪和顧客一點利益的好商家。他們懂得,顧客是真正的上帝,不能對他們唯利是圖,讓顧客受損,而是要和店鋪聯手,做好服務,讓顧客得到實惠,用自己良好的商品品質和優良的服務,讓顧客享受到購物的樂趣。零售戶與顧客的關系最近,保障零售戶的利益,就是維護顧客的利益。我們零售戶在新接觸一家代理商時,就要與其說清這一點,與他們達成共識,方便以后的合作。
一家有實力的代理商,從他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是遵循這一理念才壯大起來的。所以,在我們對一些新經銷商不了解的情況下,要盡量選擇有實力的代理商,但也要妨止“店大欺客”,遇到一些特殊問題,比如讓我們經銷臨近保質期產品,我們一定要商定采取代銷的方式,如果對方不能應允,那就寧可放棄此類賺錢的機會,從保證自己的店鋪榮譽、長遠利益著想,不能貪圖眼前利益,而造成損失。再訂貨時,要首先選擇能長期穩定供貨和提供新鮮品以及的廠商,其次再從價格、是否能退貨、付款條件、促銷配合以及送貨速度等方面取舍,注意有些廠商因想爭取供貨權而在短期內將價格壓低,但貨源不穩的情況,斷不可冒險選用。
一個品牌的衍生,與一個地方的代理商息息相關。做品牌如做人一樣,人品最重要,利益才會更長遠
謹慎進貨,不貪便宜
對于長期做零售的店主來說,像龍口店主遭遇的事件絕非是偶然現象,幾乎各地的零售商戶們都有過相似的遭遇。
我也曾因為庫存的大批臨期礦泉水和啤酒無法退調而焦頭爛額過。
2013年的夏天雨水特別多,氣溫的偏低造成了飲料和啤酒的滯銷。當時為了拿到訂貨的政策,也為了幫業務員完成銷售考核便從南京中萃公司直發了1200箱礦泉水。本來我的實際進貨能力達不到這個量,因為有業務員協助我銷售的承諾才讓我打消了顧慮。起初一些小商店要貨時,那位業務員也的確都是從我倉庫里拿的貨。沒想到那位業務員后來辭職不干了,所有的庫存壓力只能由我們自己承擔。
在臨近保質期時,只得將庫存的300箱礦泉水以5元/箱的處理價拋售。啤酒的情形更糟,作為啤酒廠的分銷商根本沒有退調之說。本來還可以臨近鄉鎮之間互相協調,可是因為氣候原因人家也有大批庫存。實在沒法,只能厚著臉皮以半價推銷給那些送貨上門的個體老板,既賠了老本還要賠上笑臉,真是虐心。
自從有了13年之夏的慘痛教訓,再有經銷商要求我訂貨或是壓貨時我都一概拒絕。身邊不乏那些收了貨款便跑路的老板,所以預付款后發貨的方式也有風險。至于壓貨,在我看更無必要。我曾經的遭遇和現在的“龍口商戶事件”都是現成的反面教材。最好就是和供貨商談妥價格,完全不必理會他們所謂的“訂貨政策”,別人五百箱一千箱的政策,我拿個一百箱也得給,要不然咱就不拿貨。大多時候那些老板也會屈服于自己的壓力而同意我們的要求。對于我們自己而言,消化能力范圍內的適當庫存就行。畢竟,一旦遇到一次無法調貨的情況,在微利時代,我們是吃不消的。
收取押金,無需擔憂
我也遇到李先生夫妻這樣的鬧心事,提起來,就一肚子火,某代理飲料商,送貨的時候,業務員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保證,俺們家飲料是大廠子,不會讓你們零售戶瞎手里了,管調管換,你們放心就行,正好廠里有活動,姐就先來一大組,我心想,賣他家飲料好幾年了,信譽也可以,趁著便宜再進一批,結果卻大跌眼界,2015年秋季,業務員辭職不干了,從那以后,送貨車不見了蹤影,春節過后,我就一直給代理商打電話,代理商一開始推辭說過幾天就來,最后電話直接不接,一直拖到現在,沒辦法,我給廠家投訴,廠家把負責這片區域的楊經理電話給了我,楊經理說也很無奈,以前這個代理商不干了,新的代理商還沒找到,等新代理商安頓好了一定調貨,看著一大堆的過期飲料,氣的咬牙切齒,不是為了區區幾百元錢的貨物,代理商這樣的信譽讓我們以后真的三思而行,要不是實在沒轍,李先生也不會給廠家和代理商曝光的,我相信總有說理的地方。
調整好心態,生意還得照常經營下去,有了這次教訓后,我每次進貨都小心翼翼的,按照自己胃口,少進貨消化好了再進。更重要的是,我也多長了心眼。業務員下來推薦商品的時候,如果想要我多進貨,可以,但必須壓一部分資金,如果不行,對不起,只能按照我自己的訂貨量來訂貨。有些業務員為了盡快完場任務,就會允許我壓一部分資金,這樣既有了優惠政策,也有了保障。
有時候,跟代理商打交道,不要被他們的優惠政策或迷惑,即便你想多進貨給自己施加動力,也要跟代理商做好協議或收取押金,別讓自己掉進別人利益的“陷阱”。
預知消息,網絡助力
代理商之間出現的貨物問題應該由交接新的代理商處理,我們這里也經常碰到換新的代理商,他們都會把以前的商品問題來 解決,過期了就換貨,或者有兌獎都一起兌換。這個一般都是廠商與代理商協商。一個品牌在顧客心中樹立一個形象很不容易,要是貨后服務不到位,那么受損是產品。假如因為換代理商而沒有處理好以前的代理商的貨物,因而讓零售戶有后顧之憂,那么新的代理商很難再擁本來很暢銷的市場,所以明智的廠商都會處理好以前代理商的一切問題。
我認為這個時件也給零售戶敲響了警鐘,在訂貨的時候要根據周邊的消費需求而合理的訂購貨源,不要因為貪圖微利的優惠政策而不合實際的訂貨,造成商品的積壓,即使是時間很長的商品也有到期的時間。越快到期的商品顧客越不要,除非是特價顧客才愿意 買。不管是再好的品牌都不敢保證市場的穩定性。記得2008年的三鹿牛奶,本來非常紅火的市場一夜之間毀于一旦,從此人們談“三鹿”色變。所以有的時候計劃快不如變化,現在網絡信息的時代,萬一有什么質量問題就會傳遍整個地球。
因此,在生意清閑的時候,要多網絡中尋找可靠的消息。比如,經常跟一些同行朋友在群里討論關于品牌的價格,售后服務,產品質量。一旦聽到哪種品牌出現問題后,就要及時對商品做調整。就像龍口店主經歷的事件,大多零售戶都是通過微信了解此事的,之后也都會引以為戒,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讓損失降到最低。
其實,網絡信息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做生意多搜系一些好信息,還是能助力生意的。
不輕信,常聯系
剛開店的時候,進貨都在供銷社批發部。那時已經向市場經濟轉變,街面陸續出現了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