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山東消息 未來,新一輪行業和產業轉型與升級勢在必行。
信息化如何為其提供有力支撐,成為山東煙草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根本命題。在山東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十二五”規劃中,信息化建設與基礎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被一并提出,成為他們在此期間要著力做好的“三個先行”之一。
在山東省局(公司)看來,“先行”,意味著必須把信息化作為一件“戰略性”工具。之所以稱之為“戰略性”工具,在于他們意識到建立和完善這一工具的長期性、艱巨性,更在于他們看到了信息化建設水平對于未來發展影響的深刻和深遠。
“我們將更加注重信息化與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整合,更加注重信息資源共享,更加注重信息化投資效益,更加注重嚴格規范。”山東省局(公司)局長(總經理)孫公準如此闡述道。
要突破“孤島”與“豎井”的困局
“信息化建設以應用為驅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山東省局(公司)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最初,只要有需要就建一個系統,而且這個階段多以單項應用為主。”
比如,卷煙購銷,與工業對接,會有一個訂貨系統;與零售終端對接,會有一個訪銷系統。專賣上,市場監管、案件管理等也都有各自的系統。部門之內,業務流程被切分成若干環節,對應若干系統,但系統之間往往不對接;部門之外,一些原本應該共享的信息同樣難以通過系統實現交流。
這位負責人還舉了個例子,幾年前在某縣局(營銷部)的一次工作檢查,其營銷系統顯示零售客戶為3000多戶,而專賣系統顯示為2000多戶,差別很大。“為什么?兩個系統不對接。專賣部門負責行政許可管理,零售客戶信息更新快;而營銷系統卻嚴重滯后了,該注銷的沒注銷,新辦證的卻一直在增加,結果可想而知。”
應用,是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其間,信息系統可以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圍有效應用,也就是系統對實際工作的“支撐度”,同樣是一個普遍問題。這涉及到信息化建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從信息孤島和信息豎井困局中尋求突破。
早期信息系統大多是零星建設,而非統一規劃,并且行業企業多實行職能化的管理體制與組織形式,職位設置專業化和部門管理垂直化使得崗位之間、尤其是部門之間的橫向協作和信息交流的義務性和主動性變得非常薄弱。
此外,信息系統建設往往單個進行,彼此之間從邏輯上缺乏共享和協同的設計。盡管在一個系統中,數據的加工和處理功能也許很好,但由于系統之間缺乏高效的數據通道,導致上下游或臨近業務領域的相關系統難以信息共享,也就不能對數據充分利用。
還有就是管理思維的局限。高水平信息化建設,要求樹立“大管理”觀念。管理者要突破以部門需要為核心的思維模式,從企業高度甚至行業高度推動本部門信息化建設——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須更多地考慮部門乃至單位之間的協作,更多地著眼于信息的交互性和共享性。
“從本質上講,信息豎井和信息孤島是信息的割裂和分立。”山東省局(公司)信息中心這位負責人說,在這種形態下,信息是以“顆粒”狀存在的;而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設,則要搭建起“顆粒”之間的聯系,把它們編織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航空母艦為什么強大?它的強大,不是因為它單獨具有強大的航空系統、航海系統或者支持系統,也不是這三大系統的機械累加,而是所有系統有機整合——在一個龐大的甲板之上,各個系統就如同人的耳和目、手和腳,彼此配合、互為支持。”這位負責人形象地比喻道。
山東省局(公司)信息化工作“走出自己的路子”,他們要傾力打造的正是這樣一艘信息化“航母”。這個階段,信息化建設要以更高度的集成為基礎、更綜合的應用為旨歸。
實現“數入一庫,數出一門”
第一階段,信息系統處于割裂、分立狀態,相互間“不說話”,業界通常稱之為“系統+系統”模式;第二階段,打造信息“航母”,突出集成、整合和協同,這種模式叫做“平臺+應用”。
問題在于,第二種模式該如何建立?建立全省統一的數據中心,是山東省局(公司)在這一階段的基礎工作。
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信息化建設的質量。而建立數據中心,就是要實現“數入一庫,數出一門”,為信息系統高水平的集成、整合和協同打牢基礎。
“打一個比方,建立數據中心,就是把涓涓細流匯集成湖的過程。”山東省局(公司)信息中心技術人員說。要確保數據質量,就要著重解決這樣幾個問題:什么樣的細流才能流進?流進之后,怎樣梳理和加工?加工之后,如何使用?
許多數據統計口徑不一,比如各個地市局(公司)對銷量、庫存量的計算周期不統一,營銷部門與財務部門對毛利率的計算方法不一致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曾是困擾山東煙草信息化建設的難題。數據質量低,根據數據分析出的信息就會有偏差;信息有偏差,管理就可能出現混亂,決策也可能出現失誤——基礎數據的質量問題很容易像蝴蝶效應一樣被放大。
細流入湖需要設立統一標準。為此,山東省局(公司)近年來完善了信息資源標準體系,擴充代碼、指標、統計口徑等技術數據標準,建立了數據質量管理和數據權限管理等規范;建立數據管理平臺,通過數據訪問控制、增設數據質量檢查點和數據質量驗證等形式,規范數據口徑,提高了數據質量。
數據流入后,還有一個梳理和加工的問題。這項工作就如同編輯圖書,是一個綱舉目張地將素材變題材的過程。
以全系統業務架構為主要依據,山東省局(公司)將系統數據劃分為專控體系、煙葉經營、卷煙營銷、現代物流和綜合管理5個主題域,每個主題域劃分出參與者、產品、資源、規則、事件和績效6個概念域,最終形成一個五乘六的矩陣,矩陣的每個元素都有若干概念數據庫構成——這是一個搭建數據模型的過程。
模型建好,是虛位以待;數據流入,則要對號入座。以煙葉經營為例,該主題域下的參與者為煙農、專業組織、商業企業和工業企業,而煙農作為一個概念數據庫,則納入了煙農基礎檔案信息、擁有生產資源、歷史經營信息等數據內容。專業組織數據庫包括專業社會組織基本信息,擁有資源、資質等。這樣,數據就有了“脈絡”和“條理”。
數據倉庫如同收納細流的“湖”,加工和處理過的數據在這里集中存儲和管理。當各類應用系統需要抓取數據時,倉庫就為其提供統一、標準、準確的數據支撐。
“2008年,我們正式啟動數據中心項目,2011年,一期建設完成。”山東省局(公司)信息中心負責人說。在此過程中,他們構建了全省統一的數據加工存儲平臺,規劃設計了核心業務域企業級數據模型和關鍵數據資源標準,完成了營銷、專賣、煙葉的“數入一庫”;建設了全省統一的主數據和元數據管理系統;面向省局(公司)決策層,開發了相應的分析系統,提升了數據集成、信息共享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未來,山東省局(公司)將繼續遵循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部署、統一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健全信息展示方式,擴大數據利用范圍,建立多層次的分析應用體系,提供跨系統、跨部門的信息服務,形成支撐省市縣三級應用的數據信息服務體系。
向一體化的“數字魯煙”邁進
系統如何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作?山東省局(公司)提出,信息化建設要突出“系統設計”的理念,而山東煙草專賣管理與控制體系堪稱應用這一理念的破冰之作。
該體系旨在通過劃分最小市場,對最小市場的卷煙銷量和單箱值進行監控,發現市場異常、捕捉信號、追蹤案源。
基于GIS,專控體系在電子地圖上可直觀顯示每個最小市場的所屬轄區、所在位置、商圈信息、店鋪外觀等;與營銷系統對接,可以分享最小片區及每個零售客戶任意時段的卷煙銷量和單箱值情況,這為客觀、全面、及時把握市場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專控體系還有一套自己的分析工具,通過對最小市場的銷量和單箱值進行同比與環比的比對,系統可給出是否判異的提示;與交通部門的管理系統分享相關信息,建立涉案車輛的黑名單數據庫,加強了對可疑車輛的排查力度——這極大提高了山東煙草專賣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專控體系只是山東省局(公司)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近年來,他們圍繞生產經營管理中心工作,不斷提升系統集成和整合水平,增強了信息化支撐業務應用的能力:著力打造全流程、全覆蓋的煙葉管理信息系統,部署煙站(單元)煙葉管理信息系統,完善了現代煙草農業輔助決策信息系統功能;運用一體化思想整合營銷信息資源,升級改造營銷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零售終端信息系統,打通了煙草商業企業與零售客戶間的信息通道;建設辦事公開民主管理信息平臺和“三項工作”信息系統,提高了內部規范的水平;以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為抓手,打造企業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提升企業管理效能,增強企業綜合管控能力。
從“系統+系統”的單線推進到“平臺+應用”的整體推進,模式轉變在具體工作中如何實現,山東省局(公司)信息中心技術人員打了這么幾個比方:
“書同文,車同軌”——在建設過程中,堅持“規劃引領、技術推進、應用推進、標準推進”,通過門戶、服務、流程和統一用戶等方面標準規范的制定、驗證、完善和宣貫,對應用系統的開發、管理和使用進行規范,保障應用建設的統一性和管理的規范性;
“用文件夾集中整理分散的東西”——以門戶集成為工作重點,通過統一用戶管理及認證服務、內容管理等門戶組件建設,將分散在各系統的信息、功能及服務匯聚于企業信息門戶,形成一體化應用體驗;
“散票變套票,套票變通票”——以服務集成和流程集成促進協同共享,通過流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