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之際,如果有人向中國老百姓調查,何種商品牌號最多最雜,可能大多數人會答曰:“當數香煙”。確也如此,扳指數來,我國香煙牌號林林總總,多如牛毛,再加上同一牌號的眾多系列化規格品種,恐怕總數不下兩千。這是中國特色的一個小小印證,興許還是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呢。
我國的香煙牌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名山秀水、亭臺樓塔、奇珍異寶、飛禽走獸、花草樹木、人物地名、風花雪月、文物古跡以至于天上神仙、賀詞妙語,無不囊括其中,令人眼花繚亂。這給煙標收藏家們創造了十分廣闊的空間。然而,生產者、經營者,特別是消費者都是霧里看花,無所適從。
牌號一多,市場就擁擠得熱鬧非凡。“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明槍暗箭,爭王爭霸,直斗得天昏地暗,煙霧彌漫。君不見云南有個名牌“阿詩瑪”,于是“蔓蘿花”、“劉三姐”、“七仙女”、“林黛玉”、“王昭君”、“莫愁女”、“綠珠女”、“五朵金花”、“金陵十二釵”……紛紛亮相,頻頻秋波。連外國的“維納斯”也被聘到中國,一齊參加古今“煙草選美大獎賽”。一時間群芳爭艷,秀色可餐,令人目不暇接。再說山東有個“將軍”牌,于是有的廠家推出了“都督”,還有的地方則讓“元帥”升帳點兵,“總統”宣誓就職,大有“天王蓋地虎”之勢。如果任其發展,豈不連“總理”、“主席”、“總書記”也要命名煙牌,一決高低!
牌號一多,就難免魚龍混雜,市場競爭中便使出渾身解數,招法層出不窮。“佛靠金妝、人靠衣妝”么,為了取悅消費者,各個牌號普遍過度包裝,以求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包裝紙是進口的,好中選優。美術設計是一流的,反復征求意見,數易其稿,精益求精。印刷技術是最講究的,燙金、印金、凸印、磨砂、全息防偽……幾乎采用了當今印刷業最新科技成果。有的還特制了木合包裝,放入手表、打火機、煙缸等,有的還插入了純金之卡,并命名曰:“極品”、“貢品”,稱為“特醇”、“特級”。一言以蔽之,極盡豪華之能事。面對這樣的香煙真叫人愛不釋手,幾欲買櫝還珠。其實,四、五元一包的煙,包裝費就要占了幾近一元,煙一吸完,煙盒就扔,豈不惜哉!
實話實說,中國香煙牌號又多又雜有其歷史原因。但90年代以來“剪不斷,理還亂”,呈愈演愈烈之勢。究其根源,一是我國小煙廠偏多,必然與大煙廠、大牌號爭原料、爭設備、爭計劃、爭市場。雖然屢戰屢敗,但為了生存,猶屢敗屢戰。一個牌號倒下去,幾個牌號站起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前仆后繼,“革命自有后來人”。二是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一個地方就要樹一個牌號,名為“形象煙”、“接待煙”、“禮品煙”。地方政要為其鳴鑼開道,甘當推銷員,甚至以退稅措施相保護。廠方則不惜高配方、低價位,并附加種種優惠條件,以求“開拓”市場,搶得“先機”。認真盤點一下,在這些名目繁多的牌號中,真正屬于“重量級”的屈指可數,“輕量級”的占比例大,而“鴻毛級”的也不在少數。所有牌號中虧損面竟達42%,產量占到26%。試想,如果這部分虧損牌號砍掉一半,限產一半,為盈利牌號讓出計劃和市場,全國煙草的年稅利增長率恐怕可以再增加兩位數。
當下,外國煙草企業面對3億煙民的中國大市場圖謀已久,蓄勢待發。收不攏五指就形不成拳頭,中國煙草牌號過多過雜的現狀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各級決策者們應未雨綢繆,以壯士斷臂的氣概,果斷地亮出“紅牌”,加快那些產量低、效益差、管理亂的小煙廠關停并轉的步伐;果斷地采取“計劃生育”措施,堅決讓一些滯銷低效的小牌號限期“人工流產”,以推動全行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有書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煙草工廠分散、牌號分散之勢已經太久太久了,必須形成合力,加快整合,培育一批能與外國煙草企業抗衡的大企業集團,培育一批能與外國香煙抗衡的名優大牌號,這樣“保衛"紅塔山"”的口號就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且深入到人心里,落實在行動中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