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的歌曲《龍的傳人》,在告知我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我們是亙古不變的龍圖騰的守候者,我們的身體里與生俱來流淌著龍的血脈,黑頭發黃皮膚的我們,牢牢刻上了中國的烙印。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和精神代表。幾千年來,它對中國的宗教信仰、哲學、經濟、文學、藝術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構成了影響中華民族思維與行為方式,而獨有的五彩斑斕的龍文化現象。
今年是中國農歷壬辰年,也是一個三千年才能一遇的金龍年。對于許多收藏愛好者來說,收獲到一件帶“龍”元素的藏品是件十分快慰的事情。陜西收藏發燒友陰少康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當龍年生肖票《壬辰年》特種郵票在1月5日正式發行的時候,陰先生第一時間購得了一套,他對主畫面龍的圖案喜愛有加。
“我覺得這條龍顯得很霸氣,跟我多年前收藏的一枚煙標非常的相似,所以看到這個圖案,感到很親切,不信你看看。”陰先生邊說邊從他眾多的煙標中翻出給筆者看。
陰先生所出示的是來自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一枚真龍(珍品)煙標。
“你看,這煙標的圖案和這郵票的圖案有多么的相像?”陰先生說,“這里面的龍形均來自于皇帝龍袍前胸織繡正金龍圖案,并參考了清代琉璃九龍壁的造型及色彩,龍的雍容、莊重與威嚴展現得淋漓盡致,卻又不失喜慶,一身正氣,給人以信心和力量,同時也體現了民間對避邪和吉祥的期盼。”
其實,這一枚煙標并不是他收藏的第一枚帶龍的煙標。也許是對龍的喜愛,他對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真龍”煙標情有獨鐘。
2004年,當陰先生第一次拿到一枚“真龍”(海韻)的煙標時,這著實讓他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在他看來,全國以龍為煙標圖案和煙標名的不勝枚舉,能把中國龍文化滲透到煙標設計之中的巧妙還是不多見。
這枚獲得世界包裝組織頒發的“世界之星”大獎的,使真龍煙標著的文化。真龍煙標,在渾然一體的深藍背景下,一條金龍從煙標主畫面的右上方破云而出,細看這條金龍,主圖上只探出龍頭、部分龍身和兩支前爪,那兩支龍爪呢?隨著煙標的左旋和下旋,就會看到騰云駕霧的龍身和另外兩支龍爪,再下轉45 度,又只見一朵祥云,一條龍尾。這時,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千呼萬喚,方才在大家面前一覽無余。
如果僅僅是一條龍,畫面則還略顯靜態。而一枚帶火的金色龍珠出現在主圖的左下角,構成了一幅金龍戲珠的場景。關于龍珠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莊子》:“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埤雅》也言“龍珠在頜”。這一神來之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凸顯了這條龍的生機和活力。使龍的那種縱橫江天、浩然宇內的氣概躍然而出,神威兼具、氣勢逼人。
另一枚真龍(軟嬌子)的煙標主畫面則以現存國寶級文物經典服飾“龍袍”原型圖案為藍本,煙標下方排列著代表深海的曲線,這里被稱為水腳,水腳上裝飾有波濤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巖石,這種紋樣被稱為“海水江崖”。海水象征大江大河,在海水紋的中間,聳立著巖石。江水和山石組合,象征“江山”。海水江崖之上“三龍戲珠、盤龍云海”,構成真龍天子“綿延不斷”、“福山壽海”、“一統山河”、“江山永固”和創“萬世升平”的寓意畫面。
而這幾枚煙標上采用中國書法書寫的“真龍”二字,也引起了陰先生的好奇,不知何人所為,行筆蒼勁有力、流暢自如、神韻皆佳,行筆走墨之間透出扎實的書法功底,和大氣磅礴的畫面遙相呼應。令他不解的是,真龍的“真”字中間少了一橫,是筆誤?還是又演繹了一次了曹孟德書寫“袞雪”之豪爽,抑或是清乾隆手書之“蟲二”(繁體字“風月”去邊,意指:風月無邊)之雅蘊?不得而知。
這三枚“真龍”煙標設計布局和構思之精妙,足見設計者深厚的龍文化底蘊,對龍文化的理解和運用恰到好處。陰先生認為,這堪稱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據陰先生介紹說,“龍”字、“龍”圖在我國煙標上的運用不在少數,這主要也源于龍的吉祥、國泰民安的象征,被人們賦予了很多美好的愿望,據不完全統計,在煙標上出現龍圖案的就有200多種。
據史料記載,龍圖案最早出現在煙標上的卷煙品牌是1902年,在天津成立的北洋煙草公司,這家公司曾出品過名為龍珠牌的香煙,這枚煙標不僅是我國最早出現生肖形象的煙標,也是我國最早的煙標之一。
有一款誕生于一百多年前的叫愛國牌的煙標,是我國北方地區最早出現的以龍為圖案的煙標之一。無具體生產廠家名稱,由北京工藝商局監造,“龍飛光緒三十一年春創始”的字樣,煙標上為雙龍戲珠的圖案,吉祥喜慶,設計生動精煉,在藝術表達中,通過兩條龍對玉珠的爭奪,象征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愛國牌煙標同時還記錄了二十世紀初期的愛國主義運動歷史。1905年開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抵制洋貨”運動,推動了中國民族經濟的發展,也給民族煙草業的振興提供了巨大契機。煙標上書 “是中國人,用中國煙。利不外溢,情不外遷。此為愛國,大義昭宣。勿言細故,強弱存焉”的大幅宣傳文字,民族煙草工業的愛國思想,可見一斑。
愛國主義即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這枚以龍的圖騰倡導愛國者要吸國煙的“愛國”煙標,反映出千百年來華夏兒女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表現了一種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
較著名的早期煙標如上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出品的“金龍”、“黃金龍”、“白金龍”、“紅金龍”等,還有“青龍”、“烏龍”、“神龍”、“彩龍”、“飛龍”、“祥龍”、“華夏龍”、“龍人”、“龍鄉”、“龍井”、“龍泉”、“龍門”、“龍王”、“龍的傳人”……可謂數不勝數。煙標上的生肖藝術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審美意識之中,具有民族意義和美學意義。
內蒙古煙標愛好者張龍先生,搜集煙標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他已經收集到了上百枚與龍相關的煙標,從民國時期到五六十年代,再到上世紀80年代乃至現代,每一枚都形態各異。“黃龍牌香煙是民國時期生產的,那時候的煙廠還是私人煙莊,這個就是廣州李義蘭煙莊生產的,這也是老三無標,但是圖案設計卻很漂亮,一條金黃色的祥龍騰云駕霧,栩栩如生。”張龍介紹說。同一時期還有一枚品名為“龍云”的煙標,張牙舞爪怒眼圓睜,但是這條龍卻是藍色的,云也是黃色的。
“以前看到好的、自己沒有的煙標就要買,就要收集,但是煙標的世界太大,品種太多,就內蒙古地區的煙標到現在也沒有人敢說,他都收集全了。因此,如果想收集全部的煙標對于我來說首先經濟條件就不允許。另外的原因就是我的名字里有龍,我自己屬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帶龍元素的煙標特色具有人們崇拜的厚重感,所以收集專題我首先選的就是龍煙標專題。”也許與龍的緣分從張先生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
張先生介紹說,民間的一些習俗和流傳許多跟龍有關的故事,如賽龍舟活動、“鯉魚跳龍門”的故事,還有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的成語,如“龍鳳呈祥”、“龍馬精神”等都被搬上了煙標上。
20世紀40年代,四川劉鴻發卷煙廠出品有一枚“龍門圖”牌煙標,為彩色印制。其卷煙為軟橫包裝,標幅為413毫米×277毫米,100支裝,是我國迄今規格最大、每包的煙支最多的卷煙。
“龍門圖”煙標的主版圖案是以“鯉魚跳龍門”為題材的年畫。相傳,有兩條鯉魚為了成龍打算去跳龍門,但龍門口有兩條龍衛士把守,且龍門前后都是波濤洶涌的大水,很難跳過去。但是,兩條鯉魚不畏艱難,歷盡千辛萬苦,最終躍過了龍門變成了龍。“龍門圖”煙標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鯉魚敢于迎難而上、奮力躍龍門的拼搏精神,對人們有著現實的啟發和教育意義。所以,這枚精美的珍貴煙標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由于年代久遠,加上存世極少,現已成了煙標收藏愛好者的“寵物”。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賽龍舟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國內不少煙草企業出品的煙標就展現了龍舟競發的畫面。
原廣西富川卷煙廠出品的“龍舟”煙標,主、副版圖案都是兩條龍舟,每條龍舟上8組劃槳手組成的團隊正在奮勇劃行前進。宜昌雪茄煙廠出品的“賽龍舟”煙標,其主、副版圖案巧妙地把標名“賽龍舟”設計成了龍舟的形象。畫面上龍舟最多的,莫過于上世紀50年代湖北宜昌煙廠出品的“55”煙標了。其主、副版中心均為有“55”字樣類似獎章的圖案,煙標的底圖上印有24條龍舟競渡的畫面。
著名煙草企業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為了抓住中國農歷壬辰年到來的商機,今年也特別制作了一款面向香港銷售的Marlboro賀歲版龍馬精神香煙。在紅色的背景下,一條龍若隱若現,一匹飛奔的駿馬占據了主畫面,馬的身后是一個毛筆書寫大大的喜字,整個畫面顯得吉祥喜慶。
張先生認為,帶龍元素的煙標,不僅為產品包裝附載了神采煥發的文化內涵,不僅為消費者創造了別有一番韻味的美的意境,也為煙標收藏者提供了精致深長、讓人眼睛發亮的收藏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