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黃金周期間,在洛陽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煙標文化節上,蘇福鋼用幾十年收藏的一枚枚煙標,向人們展示了卷煙這一舶來品進入中國的歷史,展示了山西卷煙行業百余年的興衰。另類收藏
蘇福鋼,市交通局工會主席,山西省收藏家協會煙標專業委員會主任。1975年開始收藏煙標(俗稱煙盒),主攻方向和專題是山西煙標(水旱煙標、斗煙標等煙絲標,卷煙標)、中煙標、老煙標。總收藏量兩萬余種,其中山西煙標超過1000種,中煙標超過400種。2009年被山西省收藏家協會授予“山西省煙標收藏家”稱號。
在不斷收集和研究的基礎上,蘇福鋼編寫了《山西煙標目錄》、《山西卷煙煙標簡明目錄》、《山西煙絲標簡明目錄》、《山西煙標匯錄》、《太原卷煙廠煙標》、《太原香煙畫片》、《太原卷煙廠煙標目錄手冊》等實用工具手冊;撰寫了《煙標集藏概要》理論專著和《煙標思考錄》;與同事合寫了《三晉煙標史話》一書,從一名煙標愛好者成長為煙標專家。
1994年蘇福鋼參與組織全國第二屆煙標節,2001年參加在合肥舉辦的首屆“中國煙標收藏博覽會”。1998年開始寫作煙標理論性文章,先后在《收藏》、《中國收藏》、《旅游文化》等報紙和雜志上發表文章30多篇。2002年12月,《晉華卷煙廠的“紅錫包”》和《回眸香煙封口簽》榮獲“中國首屆煙標收藏博覽會”卷煙包裝論文一等獎。2008年成功組織了華北五省市第二屆煙標交流會,20多個省市300多人參加了本次交流會。蘇福鋼還成功組織了山西煙標收藏個人展。另類歷史
蘇福鋼說,與書畫、珠寶等門類相比,煙標收藏多少有些另類,關注度較小,但同樣折射著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遷。煙是舶來品,原產南美,明萬歷年間從歐洲傳入中國。煙并不天然是卷煙,最早的形態是水煙旱煙,煙草簡單加工成煙絲后,一包一包銷售。英美19世紀末發明紙煙后,采用廣告宣傳、免費發放等傾銷手段,紙煙逐漸打敗了水煙旱煙,不僅改變了市場格局,也改變了人們的吸煙習慣。
1900年左右,我國有了第一家卷煙企業,此后,政府從中發現了巨大的利益,開始對煙草行業實施專營。1902年,全國第一家官辦煙廠在天津成立。山西是全國卷煙行業的發祥地之一,1922年3個山西商人在解州成立了覺民煙廠,1929年太原成立了德記、福民兩個煙廠,此后省政府對煙廠重組,將幾家企業重組為山西晉華煙草公司。從此,太原成為山西卷煙業中心。
蘇福鋼收藏的山西早期煙標清晰地反映了山西卷煙工業的早期歷史。山西曲沃縣開設于明天啟年間的鄭世寬旱煙標,是目前史料明確記載中國最早的煙標。此外,還有遼縣(現左權縣)煙標印版、絳州敬義昌記煙標等。另類文化
蘇福鋼是山西卷煙行業的權威,卻從未吸過一支煙。一些珍貴的煙標已經暴漲到了幾萬元,但蘇福剛收藏從來不談錢,也不為錢。他說,為了掙錢搞收藏,就會少了許多樂趣。
蘇福鋼說,一枚小小的煙標蘊藏著巨大的歷史文化信息。紙煙取代水煙旱煙的歷史,不僅折射著現代工業文明的歷史,也反映了歐美工業資本主義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的歷史。煙標上面還清晰地反映了國家、民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民族卷煙工業發展之初,煙標上面基本沒有政治信息,當時山西的煙標有五臺山、汾河、雙塔等等。戰爭年代,飛機大炮自然而然地成了煙標的主題。解放后,煙標的政治色彩越來越濃,當時的山西煙標有團結、勝利、支農等等。
上世紀70年代以后,人們更加注重健康,不僅發明了過濾嘴,而且還要在煙標上明確標明焦油量、煙氣煙堿量、煙氣一氧化碳量,打上“吸煙有害健康,戒煙可減少對健康的危害”。與此同時,卷煙檔次越拉越大,一包煙從一兩元到數百元不等,包裝越來越精致,木盒、金屬盒等精美包裝不斷涌現。目前,蘇福鋼正在黎氏閣籌建中國煙標文化長廊,已整理270框近3000枚煙標,人們可以從這一枚枚煙標中,感受民族卷煙工業發展的歷史以及其中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
遺憾的是,幾年前,隨著昆明煙草兼并太原卷煙廠,山西本土品牌煙草工業走向了末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