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講述中國百姓與食物的故事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包括自然的饋贈,主食的故事,轉化的靈感,時間的味道,廚房的秘密,五味的調和,我們的田野。這7集紀錄片由最普通的中國人的故事交織而成,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美食生態。紀錄片每集一個主題,透過原料、主食、貯藏、烹飪、生態等窗口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飲食、倫理等方面的文化和當代中國人的真實生活。
《舌尖上的中國》在呈現各色美食之外,展示的是人和食物的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人和社會的關系,是普通中國人的人生百味,它傳遞的不僅有美食,還有感動。沒有新奇的菜品,沒有絢麗的廚技,有的只是一個個和食材相關的故事,真實的中國人的故事,蘊含著中華古老的文化傳統。
一部片子里幾個故事,眾多人物,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少。云南香格里拉,趁著短暫雨期,穿過村莊,步行近30公里,進入原始森林辛苦采摘松茸的卓瑪和媽媽;湖北的嘉魚縣,每年從9月起,整整5個月,每天從日出延續到日落,圣武和茂榮倆兄弟,在湖水下深深的淤泥之中采挖蓮藕,靠著這份收入,兄弟倆養活全家,供孩子上學;在山西丁村,一位老人的壽宴上,前來祝壽的村民把自己碗里最長的一根面條送給老人,以此表達愿他長壽的祝福;偏居中國南海一隅的大澳,76歲的郭少芬,始終堅守著她和丈夫兩人的蝦鋪,日復一日不知疲絕的做著蝦膏蝦醬,守望懷念著她那已去世的丈夫;北京,貴春把擁有自己的一片菜園的理想搬上了自家的屋頂上……
當今的中國,尤其在現在這樣物質豐裕的時代,人人都愛吃,人人都講究吃,精美菜品的圖片四處流傳,制作美食的相冊教學貼比比皆是。可是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五顏六色,賣相極佳的成品,卻鮮少有人關注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這些背后的勞動人民的純樸與智慧。吃,對于我們來說,不僅是維持生命,更像一種儀式。食物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由各類食材組合而成的菜,供你果腹,免受饑餓之苦,滿足味蕾的愉悅。其實,它也代表著你內心最深處的那種記憶的味道,或許是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可能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它們像烙印一般跟隨著我們,讓我們體味到的不僅有美味更有食物背后的溫情。工業社會能摧毀家族的聚合,甚至弱化家庭的存在,但始終無法剝奪我們對這種味道情結的頑固恪守。
這部名為介紹美食,實則勾勒眾生的紀錄片讓人感動得想流淚,因為在里面我們看到祖先、父母、兄弟、姐妹、妻兒、親戚、朋友,以及自己。五千年歷史的沉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都是精華,在這個多民族混居及大雜居小聚居的古老國度里,幾千年的群體記憶創造了全中國數不勝數的美食,更告訴我們應以一種比較慢的節奏去吃東西、去生活,食物才會是最本初的那種食物,最干凈、最樸素、最具有自然韻味。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