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偉人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翻越六盤山時詠懷: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
這首詞是上中學時,必須背誦的一篇課文,少時,對詞中的大意
不是完全理解,六盤山卻扎在了心底。
入伍從軍,戰友中有寧夏固原人,知道了六盤山在固原,日后的歲月里曾多次經過六盤山,都因時間短暫,公務纏身不敢懈怠,隔窗隔山遙望,懷惴遺憾而去。
前幾天,固原的戰友來電話,說是現在是他們那里最好的季節,讓我們到固原登六盤山,游覽丹霞地貌的火石寨國家地質森林公園,建于北魏與洛陽龍門石窟、大同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齊名的須彌山大佛,其它的我到沒怎么在意,六盤山卻是我心中一念。
一行四人向固原進發,400多公里路程,全程高速五個來小時便可到達,雖然四人全會駕車,為了不耽誤時間,我特意讓兒子一塊前往,我們商定,高速上由他全程駕駛,因他經常到銀川、蘭州、西寧、烏魯木齊出差,對這一路路況熟悉,到了固原由我們替換。
大家談興正濃,兒子告知,前方路牌標有“紅軍長征紀念館”字樣,我們電話與固原戰友求證,就是六盤山,這里離固原市還有四十多公里,跟戰友商量后,我們先上六盤山,這樣順路,節省時間。沿著盤山公路慢慢前行,越往上天空越加的陰霾,等我們上到了山頂,是風雨交加,我們趕緊從后備箱取出夾克穿上,雨傘根本經不住狂風的肆掠,派不上用場,干脆就不打傘了,索性撩起夾克捂在頭上。走到刻有“長征精神永放光芒”的旗幟前,取出相機準備拍上幾張作為紀念,鏡頭前是一片霧氣,什么也看不見,仰望刻有《清平樂-六盤山》的紀念碑,也是隱隱約約,我們小心地回到了廣場,進了一家商店,店主告訴我,像這樣的天氣,在六盤山是正常的,五月份下鵝毛大雪也不奇怪。
下的山底,我們仰望山間,云霧繚繞,樹木層層疊疊,天不再高,伸手可觸,山不再巍峨,被云霧纏繞,山底陽光明媚,藍天白云,千米之間,各不相同。我在想,當年的紅軍是如何走過這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在荊棘中邊打邊行,步履蹣跚,食不果腹,為實現理想,為自己所崇尚的信仰,無堅不摧,無難可擋,對于我們當代人而言,我們該是從中悟點什么?源自心靈的力量是多么的強大。
下午四點多到了固原,戰友在飯店準備了豐盛的餐食,令我們很是不悅,辯論中,我們將菜品打包提回了戰友家。
走進小區,除了停車場,空地上種的全是蔬菜,應有盡有,戰友得意地帶著我們參觀他們的杰作,菜園子里十多種蔬菜,他們告訴,本來單位物業要進行綠化,在住戶們的堅持下,成了他們的菜園子,大家互通有無,等蔬菜成熟了,自己家的蔬菜別人需要了隨便來摘,我們同樣也摘別人的,這些蔬菜不用化肥和農藥,打個電話牧民就將羊糞送過來,只是付個油錢,聽得我們是無比的羨慕。
進入火石寨,是一片紅色,我曾去江西廬山的路上,見過紅土地,這里的紅更加鮮艷,我抓了一把土捏了捏,很松散,近似沙礫又不完全是,陽光下,土里還有光芒,仔細察看,是一些晶瑩剔透的小石頭。上到山頂四周看去,真是造物主的神筆,綠色中泛著“火焰”,美不勝收,幾個年輕人高喊道:“火焰山”,我們來了!
來自西寧的戰友,打開行李車,支好桌子,切開固原的石頭西瓜和白蘭瓜,一吃還以為是冰箱里的,固原戰友說道:在我們這里空調、電風扇、冰箱意義不大,這里的氣候就是天然的冰箱。
仰望歷經千年的須彌山大佛,慈眉善目,令人頓生溫暖,每個小窟中都有一尊面容各異的小佛,為了更好地得到保護,窟口蓋了綠色琉璃瓦的房子,為佛主遮風避雨,佛窟星羅棋布,放眼望去,獨特的丹霞地貌上,佛光殷殷,瑞照生靈。
當我們返回西安,行至甘肅平涼界時,回過頭望去,固原,這邊風景獨好!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