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鵪鶉蛋,忽然發現了媽媽做菜的味道。那種十幾年都不曾想起卻十幾年也不曾忘記的味道,從我的內心深處忽然涌了出來。
在食堂吃飯,什么樣子的都吃過,各種家常炒菜都吃遍了,但是真正能勾起內心深處那熟悉的記憶的味道卻并不多見。
大學三年一直在外面上學,家的味道很少能夠體驗,而記憶中最多的也只是小時候的情境,當忽然能夠有一種東西能夠勾起多年前的印象,那種感覺真的無法形容。
猶記得小時候我很是挑食,很多的蔬菜都不怎么愛吃。偏偏喜歡煎炸得香辣的東西,但這都是沒有營養又油膩的。為此我家的大人很是苦惱,那時又正值我要面臨高考。老媽就千方百計地把我不吃的蔬菜放進我喜歡的菜里,比如我不喜歡胡蘿卜,她就爆炒三丁,把胡蘿卜切成很小的丁裝,三種混在一起,其他兩樣菜的香味就蓋住了胡蘿卜的味道,胡蘿卜還增加了甜味。還有清蒸魚時在魚的肚子里塞上肉餅,在煎桂魚在魚身上涂上一層雞蛋。在肉餅湯里加上少許百合,在白粥里加上花生米跟薏仁。
現在已經工作的我在外面吃飯的機會多了,各種菜肴也吃了不少。但始終找不到媽媽菜的味道,也許是外面的菜太注重賣相不怎么關注養生的方面吧。曾經有位美食家講過:“世界各地最棒的廚師,一定是某人的媽媽。”原因是也許媽媽們會做的菜不多,可能就是那幾樣,不過媽媽做的菜充滿了愛的味道。不管是物質貧乏的過去,還是小康生活的現在,媽媽總會千方百計地做出味道最好、營養價值最高的菜肴來滿足我們的口福。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