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dāng)下適婚年齡人的家庭里,父母及其本人或多或少地伴有對婚姻的焦慮,這種焦慮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最大的焦慮就是房子問題,而且房子取決于這樁婚姻成敗的原因之一,還有舉辦婚禮成本逐年上升,攀比之風(fēng)盛行,尤其當(dāng)事者礙于面子,對于普通家庭而言,結(jié)婚是在比拼這個家庭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比拼的是家庭實力。
就我們的傳統(tǒng)之,人們辛勞一輩子,省吃儉用,就是在兒女成人后,給兒子蓋上三間瓦房,娶上一房媳婦,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一生,盡到了父母的義務(wù)。身處農(nóng)村的可以申請宅基地蓋房,就城市而言,就需買房,蓋個房子或是買房子,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也許傾其父母一生的積蓄,不一定蓋得起或者買得起房,這塊大石頭就重重地壓在了心頭,使人焦慮不安。
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價值觀、婚姻觀、愛情觀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房奴、車奴見怪不怪,所謂的丈母娘催生了房價的上漲,寧做小三不嫁窮人之說,對愛情的失信等等現(xiàn)象和觀念,不足為奇,也沒什么可驚嘆的,任何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享受之心,誰不想過上豐裕富足的日子,但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償。
焦慮不如坦然面對,如老輩子人講過的:“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事難辦事事難辦事事辦。”其實,無需對這些問題過多地給予放大,有些時候事情并非是人們想象的那么難,有多大力氣扛多大東西。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沒有可比性,無需給自己設(shè)定太多的壓力,焦慮事情也要發(fā)生,不焦慮事情還得發(fā)生,我們又何必要愁上澆愁,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