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是個雨天。吃罷午飯,我和好友到漢江河堤去散步。春雨貴如油,一點也不令人討厭,相反的是雨中漫步別有風味,妙趣橫生。
柳樹發芽了,春梅紅了,草兒青了,風兒暖和了,漢江的水綠如藍了,大自然的一切是這樣美好。由于是雨天,空氣濕潤、清新,讓人陶醉,呼吸起來很舒服。雨,柔柔地下著,落在頭頂上,弄濕了頭發,讓人感到格外頭腦清醒。雨水兒落在衣服上,沾衣欲濕,好像許多小珍珠一樣,很耐看。走在水泥路面上,雨水弄濕了皮鞋,腳部感到有點涼。路上的行人稀少,但也與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顯得那樣和諧,那樣美好。
我和朋友在雨中漫步,隨便聊天,十分愉快。近來,朋友送我一本漢中市文聯主辦的《袞雪》雜志,里面有他的一篇散文,題目叫《甘南三章》,主要寫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些風土人情。比如,迭部藏風,光影郎木寺,他們和我們。我讀了以后,感到很新鮮,很滿足。朋友給我介紹了自己獨自旅行的經歷和體會,讓我受益匪淺。做一個背包客,到遠方旅行,感受不同的環境、風景、風俗,讓人能體悟到許多人生哲理,找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樂趣。大家都走在路上,都在生活,卻各自朝著各自的方向,享受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命運。
朋友向我談起自己十年前獨自到甘肅、青海一些地方旅行的經歷,尤其讓我感動。他獨自坐火車,站著從西安到西寧,感受了西寧的味道,尤其是各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大氣。緊接著,他到了青海湖,那是一個無論用多么美好的詞語贊美都不過分的地方,因為它是唯一的。隨后,他到了德令哈,到了大柴旦,最后到了神奇的敦煌,到莫高窟看了許多飛天壁畫和造像藝術,尤其是盛唐氣象令人震撼、難忘。他后來寫了《西行走筆》,就登在《袞雪》雜志上。其實,這篇文章我已經讀過,我為朋友的才情和勇氣所嘆服,也為中國大西北的大氣、豪放、狼煙萬里所震撼。同時,也為朋友年輕時的沖天豪情所感染,他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些詩人的名句也很傳神、生動,讓人對敦煌的民族藝術以及青海湖的迷人風光等萬千氣象深深向往、敬仰。尤其是敦煌,它是絲綢之路的代表,其石窟藝術瑰寶熠熠生輝,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令人神往。
我也向朋友談起自己十多年前的陜北、寧夏、內蒙一行。那是自己剛從漢中煙草集團公司分流回廠不久,我們一行幾人驅車千里,搞“公主煙”促銷活動。先是到了延安、榆林,領略了陜北風情。接著,到寧夏吳忠、銀川、石嘴山等地。然后,穿過賀蘭山,經過阿拉善、包頭,到了呼和浩特、東勝。黃河的雄壯、戈壁的蒼涼,西夏王陵的悠久,馬頭琴的悠揚,手抓羊肉的噴香,天地的廣闊,昭君出塞的傳說,等等,都讓我的內心激動、澎湃。由于是工作關系,我沒有獨自活動的自由,想到成吉思汗陵和錫林郭勒草原看一看的愿望沒有成真,不無遺憾。這次北國之行,因為是幾個人同行出差,加上自己帶車,體會不來獨自坐公共汽車旅行的那種刺激之感。一路上迎來送往比較多,個人自由空間較小,獨特感受似乎不是那么突出、深刻。但是,無論如何,利用工作之便,走了這么遠的地方,也是挺難忘的。
有人說,文學是弱者的事業。其實,弱者也不一定弱。柳青寫了《創業史》,陳忠實寫了《白鹿原》,賈平凹寫了《秦腔》,路遙寫了《平凡的世界》,等等,這些陜西作家為中國和世界奉獻了文學作品,了不起。現在,面對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文學依然神圣。但是,追求文學是要有精神、氣質的。生活中往往有一種現象,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就貧乏了。所以,要往前走,消除負能量,一切從零開始,弘揚正能量,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獲得成功和快樂。
春雨在下著,我和朋友交談甚歡,這種雨中漫步的滋味實在是妙不可言,令人難忘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