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壟溝上尋找著自己的人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出生在一個偏僻而落后的小山村,這里的人們沿襲著幾千年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后,我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種田的人,也許所有參與農業生產的人們,大都如此,直到漸漸老去。
煙農,也是農民,不過是比種植其他作物能多收成一點罷了。那里的每一分錢,都是靠辛勤和汗水,一點一滴換來的。時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煙季節了,煙農們又開始一年最為忙碌的收煙烤煙了。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真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辭藻來描述今年的收煙場面。少有的干旱,或許成為今年同往年最大的區別吧。今年遼寧地區是16年來最為干旱的一年,很多田地面臨絕收的場景。看著干枯的玉米地,不禁讓人心寒。一年的勞作,就這么荒蕪了。
然而煙田和玉米地不同,甚至是明顯的反差。這和前期的水利設施建設投入是密不可分的。機井和水渠,灌溉出了綠油油的煙田,烘烤出了金色的煙,煙農的錢袋子鼓起來了,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相比玉米地里的愁眉苦臉的農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收煙的場面是忙碌而辛苦的,全家老小幾乎全部撲在煙田里和烤房前,很多人就連吃飯也是在田間地頭。懂事的孩子,有的雖未成年,倒也像大人一樣肩負起家庭的重擔,替父母分擔一份勞動。
很多沒有親自目睹收煙過程的人,會覺得種煙很賺錢,我倒認為這錢來得并不容易,那一個汗珠掉到地上摔成八瓣賺來的。辛苦得很!
煙農們最為感激的是煙草公司的技術工作人員,是他們為煙農提供了手把手的技術指導,他們和煙農一樣,經常在田間地頭工作,指導煙農生產。剛工作那會,他們皮膚白皙水嫩,現在他們皮膚黝黑錚亮,這是在烈日下辛苦工作的結果。
雖然新科技的不斷應用,減少了農民勞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就目前煙葉生產依舊達不到完全機械化工廠模式。更多時候還是靠手工勞作來換取財富。在這樣情況下,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無法預測到未來的科技會發展到一個什么程度,但是煙農們質樸的品質是不會改變的。因為他們知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他們在田間地頭里踐行了一個樸實無華,卻又意味深長的道理。
而那些工廠里生產出來的東西,往往被人們的給制造了很多“神秘”的外紗,于是我們會遇到很多假冒的東西。而農業耕作不能,種植煙葉也是不能摻進半點假冒。這就塑造了一類人的優良品質。
煙葉收獲了,不光是在金錢上的豐收,也是無以計數的煙農踐行優良品質的大豐收。在和他們的接觸中,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最基本的普通百姓的人格魅力。
我們在搞文化建設也好,精神建設也好,經濟建設也罷,不妨讓大家都到田間地頭去體會一下收煙時的艱辛與歡樂,去看一個不同領域里做人的態度與學問。
又是一年收煙時,和往年有所不同,亦是無所不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