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小的時候,在老家赤峰,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末期,我六歲,記得大人們在閑暇時,就在家里的院子里挖防空洞。能容下一個人的豎井,有個六七深,井的兩側掏有腳蹬的小洞,下到底下,就是直洞,長有十來米,其中還分有小洞,能放下一張單人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防空洞越加的完善,不僅長了許多,不同用途的小洞也分工明確,一大家子人可以在里面睡覺,還可以生火做飯,煙筒與地面上房屋的煙筒連接在一起,一個通氣孔在豬圈的角落里,不容易被人發現,通氣孔的設置,各家有各家的招數,人們想盡一切辦法,達到很好的隱蔽性。
當時,只是聽大人們講,為了防止敵人空襲,響應國家號召全民齊動挖防空洞。挖好的防空洞,冬季里,能儲存蔬菜,夏季里納涼,后來,家里的防空洞除了空襲沒用上,其它的真是用處很大。冬季里,將入冬前買來的菜存放在洞里,因冬季的地下溫度比地面高,蔬菜不會被凍壞,有利于蔬菜的儲存。吃個什么菜下到里面取,井口一個人把筐子用繩子續下去,一個人下到洞里面,打著手電或是舉個煤油燈,將需要的菜放到筐子里,上面的人再將筐子提上來。三伏天,誰覺得熱,抱著鋪蓋卷下到洞里睡一覺,無人打擾,很是愜意。
長大了一些,看了電影《地道戰》,使我明白了挖防空洞的意義。1970年,我上小學二年級,我父親因工作的調動,我們家搬到了北京通訊兵總部。每到周六,學生們要參加學校挖防空洞勞動,大家排成一行,把大同學在前面挖出的土,由我們用筐子一個接一個地傳到地面。當然,我們學校的防空洞要比老家的好,挖好的洞形,由建筑工人將地面鋪上磚,洞兩壁也是用磚砌上,洞頂用磚拱起來,隔一段洞頂安裝有電燈,洞壁上還有放煤油燈的方孔,洞的一側是用磚砌著長條凳,洞口是混凝土澆鑄的厚重的大門,學校時不時地開展防空演習,聽到空襲警報聲,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地進入防空洞,有時候,一堂課就在防空洞里上了。
如今,人防工事不是什么新鮮,無論身處何方都能看到或者用上這樣設施,高樓下的地下停車場,過街的地下通道,處在副一層的超市,包括城市的地鐵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防空洞。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空襲,這些人防設施的存在就是為人們提供保護,使人心里充滿著安全感。
古人云:“居安思危。”人們不希望有空襲的發生,但,要防患于未然,我們應牢記歷史,記著這些為我們提供安全默默付出的一群人,為我們的人防工作盡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為人防工作添磚加瓦,使其發揮更好的作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