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七月的凌云縣沙里瑤族鄉,山也清來水也秀。雨的到來是最尋常不過的了,雨后站在沙里大壩田地里,讓人聽不到淅淅瀝瀝的響聲,只覺得雨它像濕漉漉、灰蒙蒙的煙霧輕輕地滋潤著沙里大壩3千多畝稻谷秧苗,在輕風吹拂下碧波蕩漾顯得更加翠綠,綠油油秧苗盡情地舒展著稻葉,貪婪地吮吸著甘甜的雨水。寬闊整潔的水泥馬路延伸到家家戶戶,點綴在綠蔭叢中的幢幢亮麗秀美的農家新樓,展示出當地農民的殷勤與樸實。
黃章約是凌云縣沙里瑤族鄉那壩村利坤屯農民,他家有3個孩子。大女兒黃媛婧2011年考入廣西大學,老二黃媛郡、老三黃錦明于2014年同時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廣西醫科大學。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卻送出3個聞名鄉里的大學生。高興之余卻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他算了一筆賬,一個孩子每年上大學精打細算也需要2萬元,三個孩子同時在大學每年得花6萬元,這對他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3個孩子上小學、中學時,他主要是種植自家的兩畝田地,只能維持全家的基本生活。孩子慢慢長大僅種稻谷低收入再也支付不了孩子們的學費。于是,他就開始種植烤煙,利用自家的責任田和租用屯里鄉親們閑置的耕地來種植10畝左右的烤煙,最后純收入也有2萬多元,一個孩子上大學的費用還能應付。后來3個孩子上大學,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他就決定擴大種植烤煙面積。2013年種植32畝烤煙,實行“煙稻輪作”,實現煙糧雙豐收。自己通過慢慢地學習摸索,從整地、移栽、施肥、治蟲、澆水、采摘、烘烤、分級、出售,每個環節他都虛心請教技術員,自己掌握了一套種煙技術。他家的煙越種越好,當年交干煙76.86擔,純收入6萬多元。2016年種的36畝煙已烘烤完畢,看著烤出一堆堆金燦燦的煙葉,夫妻倆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目前自己正在分級等待著交售烤好的干煙,已播下的稻谷秧苗綠油油的一片正映迎著陽光開笑,預計今年煙葉收入達7萬多元,“煙稻輪作”稻谷收入達3.6萬斤。連續8年來他一直堅持煙稻輪作的現代農業模式,是這“兩袋”黃金讓他脫貧和改變孩子們的命運。
如今大女兒畢業已考上市里的公務員崗位,還有兩個孩子上大三,他的“煙稻輪作”計劃還在繼續著。黃章約深深感到國家政策好,“煙稻輪作”是發家致富的好門路,是這“兩袋”黃金圓了孩子大學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