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我叫周昌政,今年59歲,住國榮鄉樓上村伙石丫組,從1986年煙葉站成立開始種煙,已經整整30年了。
在國榮鄉,別人種煙是從聽從行政命令開始的,而我種煙是同煙葉站的煙師傅打交道開始的。在國榮及周邊幾個鄉鎮,我算得上是一個有點名氣的人。說是有點名氣,其實說出來挺讓人心酸的,在生活“惱火”過糧食關的那一年,不滿3歲的我因饑餓爬到了家中的“火坑”尋食,不幸翻入“火坑”里,雙手和臉都被嚴重燒傷,臉上留下了許多疤痕,雙手無一指幸存,小小年紀就被人戲稱為“團長(掌)”,遭受眾多的白眼……
幸好我的父母還算開通,送我到大隊小學上了幾年學,在一位喜好雕刻的本家族叔老師的引導下,我學會了雕章刻字。在土地下放的最初幾年,我利用趕場天在國榮及周邊幾個鄉鎮的鄉場上用雙掌夾著刻刀雕章刻字,賺點小錢補貼家用。直到1986年的正月初九趕國榮,我在雕章時遇到煙葉站的李昌元,在他的動員下我種起了烤煙,從最初的3畝,到現在的120畝,我成了一位靠煙吃飯的職業煙農。
1988年,在煙葉站李昌元的保媒下,我與覃家對門的啞巴姑娘結婚。說起來你都覺得有點好笑,與一位啞巴姑娘結婚,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呢?但我卻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作為有高度殘疾的我,終于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家庭,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夢想拼搏一番。而對于婚姻,那是在種煙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事,誰會把閨女嫁給一個整日為生活奔波,靠趕“轉轉場”維持生計的殘疾人呢?
種煙這20多年,我的3個小孩都陸續長大成人,大女兒還結了婚,女婿是位四川小伙,隨我們坐,是個做活路的能手,這幾年的煙地翻犁等需要機械化操作的活路基本上都是他在做,我只是在育苗、移栽、田管、采摘、烘烤等技術上把把關,其它的活路都放手讓他干,目的是想好好的鍛煉他一下,準備讓他接我的班。
說起這20多年種煙的事,那真是一兩天都說不完,但我感覺到煙葉部門總是想煙農之所想,急煙農之所急,是我們煙農最貼心的朋友。2008年,我建了兩座大型臥式密集型烤房,是現在的廖登兵局長給我協調解決的烤房設備。2011年,我擴大煙葉種植規模,正值市局鄧江潤總會計師在石阡搞“四幫四促”黨建幫扶活動,是鄧總和肖蘭科長現場拍板,給我解決了一套炕房設備和部份修建炕房資金,解決了我擴大種煙規模,而炕房不能滿足煙葉烘烤的后顧之憂。2014年8月鄧總在石阡調研煙葉生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還專程到國榮看我烘烤煙葉,親切地詢問我,煙草部門的同志在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理”上做得夠不夠。我笑著對鄧總說,夠了,夠了,您看我新房前是硬化了的煙區路,煙地旁邊是口隨時都能裝得滿滿的,可以滿足近1000畝煙地灌溉的、煙草部門投資修建的水池。還有就是每到煙葉生產關鍵環節都會有煙葉站的煙師傅前來指導生產,幫助解決問題,您說他們做得夠不夠。
2016年春節前,紀檢組長王恩俊帶隊到國榮檢查烤煙生產,他對我的苗床制作及農家肥有氧堆積發酵的開展情況表示滿意,對我新開荒用于煙地輪作的幾十畝新開墾的煙地的做法表示贊同,并冒雪到現場查看了新開墾的荒地。節后收假不久,廖登兵局長、毛林昌副經理、技術推廣站王安貴站長及縣煙辦謝安軍主任都先后到過我家,檢查育苗、煙地翻犁及農家肥有氧堆積發酵等工作,還向我詢問對煙葉生產及收購的看法。我對他們說:只要按照你們的方案做,就一定能夠種出好煙,就一定能夠賺到錢,這些年我就是靠科技種煙過上了有房有車的幸福生活。還有就是專分散收好,幫助我們煙農解決了分級困難,分級工難請的大難題,讓我們煙農既減了工又降了本。
總之,種煙讓我告別了貧困,解決了溫飽,過上了有房有車的幸福生活,實現了我建家立業的人生夢想。另外,我種植烤煙還解決了村里20余名留守婦女及老人的就業問題,讓她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且我這么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向政府要過低保,要過困難補助,還多次被縣殘聯和縣、鄉人民政府表彰為身殘志堅的致富能手,成為遠近聞名的烤煙種植大戶,這一切都得益于煙葉的種植。種煙,讓我有了成功人士的感覺,享受到了做人的樂趣,感受到了做人的尊嚴。我時常在想:“被人尊重的感覺,真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