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最近在中央臺一檔綜藝節目中,來自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長安”女孩李昕桐,將古絲綢之路終點的土耳其國粹濕拓畫呈現給了觀眾,并引來一片驚嘆聲。據這位定居土耳其并師從濕拓畫大師Erol caglar的“長安”女孩講,濕拓畫本是發源于中國的,宋代蘇易簡在《文房四譜》一書中記載唐朝就有了這門類似技藝,當時通俗一點的名字叫“流沙紙”,稍微文化一點的說法是“流沙簡”,但很可惜這門技藝在中國失傳了。所幸這門技藝通過古絲綢之路流傳到了土耳其,并在當地發揚光大,乃至今天我們才能得以重見其絢爛。
流失在中國歷史上的精湛技藝很多,小到精美倫理的瓷器、陶器、漆器、刺繡,還有那早已被我們遺忘的皮影、木雕木刻、竹刻、古紙等,這些技藝有的被傳播到了異域且在當地被保留下來,而有的則完全湮沒在歷史歲月中。比如:用在古時家具上的漆精制作法已失傳千年,僅在一些專門的古籍上還有記載。而現實中若想看到漆精,只能在千載以上的名貴木器上才能得見。再比如:建筑方面的榫卯結構,在如今的城市中已很難見到,反而在我們的近鄰日本,一些器物和建筑上仍在使用傳統的榫卯結構來進行固定。前些年故宮博物院進行修葺,房頂上的琉璃瓦需要更換,但找遍了整個中國卻沒有一個匠人能燒制出來,說白了就是燒制琉璃瓦這門技藝失傳了。
令人尷尬的是,目前仍有一些精湛的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七旬高齡的古民居修復匠人唐以金說:現在懂得古民居修復技術的工匠已經相當稀少了,最年輕的一撥,到如今也有60多歲了。哪怕多一個人知道我的內心世界呢?我只想討個說法,這么精美的古建筑到底值不值得保護?難道真的是我異想天開做錯了嗎?唐以金在和時間賽跑,他最憂心的是,當他的智力退化時,誰來接替他?唐以金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如果說歷史上的一些技藝失傳的原因,是因為戰亂、政治因素、技藝家族滅絕、古代中國人技藝只傳家族直系的觀念等原因造成的,而如今一些技藝面臨失傳的原因則是因為現代人講究實用、效率和變現,說得直白些就是現代人講究功利,如果一項技藝不能帶來效益,就很難讓人去沉下心來去繼承和發揚。就如因制作毛筆很出名的周坊村,許多年輕人都放棄了制作毛筆,轉而投入到更具經濟效益的字畫生意上一樣。
目前很多人甚至很多企業都忘記了還有傳承和堅守這件事,以改革和發展為借口,把一些表面看上去不能帶來直接效益,卻能反映底蘊文化和深沉情感的東西給扔掉了。殊不知這些東西卻是維系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及精神內核。故宮大殿里的一個木構件朽了,人們都想要換掉它,可這個木構件卻是偏偏換不得的,因為只有這個東西才能說明它的建筑年代,換掉后就歷史信息不明了。就是這個道理,有些東西是不該換也不能換的,因為它是象征和印記,在人們心中有很重的分量,它的價值不在于效益上,而是其所占據的位置。說這些話,不是否定創新,而是提醒在創新的同時還必須要有傳承和保留,這樣才會有生命的延續。
李昕桐是個非常有心計的女孩,目前她已經開班授課,她的心愿就是把濕拓畫這門傳承于中國的技藝帶回中國,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承人。但我想在中國需要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需要思想和精神上的傳承,如果沒有這些,即便李昕桐將濕拓畫技藝暫時帶回中國,也不過是引起一時的熱衷,時間久了大抵也會與皮影戲一樣漸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