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洋芋的大名叫馬鈴薯。這本應該是一個比較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像形名稱,因為它的形狀看起來的確有點像馬脖子里掛的鈴鐺??上?#xff0c;國人卻不太接受這個稱謂,除了在正式的文本中時有顯現外,民間很少有人這樣稱呼它。全國各地的老百姓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習慣,有的把它叫土豆,有的把它叫山藥、山藥蛋。在我的家鄉——昭通,人們都把它叫洋芋。
洋芋既當得糧,又做得菜,能干的廚子做一席洋芋宴那是輕而易舉的事。就是在酒店飯館、街頭小攤,用洋芋做的菜品也不少。拿我們昭通來說,火鍋離不開洋芋,燒烤少不了洋芋,酒桌飯席也都離不得洋芋。照這種發展趨勢,以后只怕是愈演愈烈,大家會將吃洋芋進行到底了。
昭通人愛吃洋芋是出了名的。在昭通城,賣炸洋芋的小攤點是最受人青睞的?!皝硪煌胝ㄑ笥?#xff01;”“好吶!”隨著一聲吆喝,黃生生的洋芋條倒進油鍋里,炸得剛透心就撈起來裝進一個小碟里,放上蔥蔥、灑上芫荽,倒上鹵水,再放上點油辣子??腿藗円粋€個吃得舔嘴抹舌的,直叫著:“再來一碗,再來一碗?!?/p>
城里人、鄉下人都喜歡吃洋芋,且做法很多。有燒洋芋、煮洋芋、炸洋芋、煎洋芋、燴洋芋等等,品種及花樣舉不勝舉。洋芋堪稱昭通一絕。昭通城的大小館子通常都會有兩道菜:干焙洋芋絲和麻辣洋芋條。在昭通城,每個麻辣燙攤子上都有洋芋,每個火鍋店里都離不了洋芋。連早晨在街上擺攤賣油糕餌塊里的炸的“油糕”也是洋芋做成的。
我們昭通有句俗話:“吃洋芋長子弟。”這句話讓好多男生找到了吃洋芋的借口,也讓好多女生調侃男生找到了借口。
記得小時候,為了豐富餐桌上的內容,母親常常變換著洋芋的做法,麻辣洋芋條或者番茄洋芋絲是最愛做的,我們也總是吃不怕。因為,母親也常常會用“吃洋芋長子弟。”這句俗話來哄我們。那些年,家里窮,洋芋在糧食和蔬菜中相對便宜,母親每年都會在洋芋大上市的時候買上幾百斤的,堆放在院子里以備一家人慢慢吃。偶爾,母親還會把洋芋切成片,用開水里綽過之后,曬成干洋芋片。然后用菜油炸過,就變成了金黃色,又香又脆。父親經常用油炸洋芋片下酒。來了客人,母親也用油炸洋芋片待客。當然還有一種奢侈的吃法,就是將洋芋淀粉和少許冷水,再用沸水沖熟后,用勺子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再攤在布上,放在太陽底下曬得枯焦。吃的時候,用菜油一炸,曬干了的洋芋粉,便奇跡般地膨脹開來,白白的,香香的,再放點白糖或者鹽巴,就成了當時昭通最時髦的一種菜了,大家管那叫“蝦片”。
后來讀了一些書,對洋芋的了解多了一些。比如知道長在地下的塊莖,多呼為瓜、豆、芋、薯之類,而馬鈴薯本名加別名就占了三個。知道了它是稻、麥、玉米、馬鈴薯——糧食四大金剛之一,養活世上無數窮困農民和城市貧民,也讓中產階級和富人有了改換口味的理由和消遣的吃食。
不過,在洋芋的諸多食法中,我還是最懷念那種原始的吃法。在那少年時代,秋冬時節,和一群小伙伴從家里悄悄揣幾個洋芋出來,跑到野外,選一處背風的地方,攏一堆火,將洋芋埋進去。等火堆里的香味慢慢飄出來之后,翻一下,再埋進去,待到四面燒出焦黃焦黃的鍋巴時,捏一捏,軟乎乎的,估計著洋芋已經熟透了,便迫不及待地赤手去火堆里掏出來,顧不得燙手燙嘴,拍了浮灰,剝了焦皮,忙忙慌慌就將濃香的烤洋芋往嘴里塞。那年月,好像只要有燒洋芋此下去定著心,就感覺再艱難的路也走得下去了。即便是到現在,雖然不能再到野外燒洋芋吃,但我還會時不時地撿幾個洋芋在家里燒著吃,洋芋燒好后再下點單山蘸水或者昭通醬,總能一次又一次地從中體驗到那種原始而又永恒的香味。
在我們昭通,好多人對洋芋都有感情,我也一樣。工作以后,有時出差在外的時間長了一點,對外面的吃食感到了厭倦。突然對家鄉的洋芋有了強烈的需求和渴望,恨不能頓頓有洋芋,讓洋芋的香甜來解饞。說來也奇怪,在外地吃著洋芋,無論是何種做法,總感覺沒有我們昭通的好吃。不知道是我的感覺原因,還是洋芋本身原料的原因,反正就只有吃著我們昭通的洋芋最好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