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窄說
以紙張作詩詞,窄;
以大地作詩詞,寬。
以詩詞為人生,窄;
以人生為詩詞,寬。
改革開放40周年,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軌跡伴隨著國家的步伐向前邁進。而我,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用的是豐富而濃厚的文化情緣。換句話說,我以自己的文化行為,以一個小小的縮影,走過了一段段寬寬窄窄的路子,見證和詮釋了40年改革開放壯麗輝煌的畫面。
有時候“多”未必寬、“專”也未必窄。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一,也是世界的第一。改革開放,中國創造了許許多多前所未有的第一,而我個人,也在這場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40年中,創造了自己的“第一”。
1977年恢復高考后,為了“練筆”,我結合當時的形勢寫了幾篇文章,以作為高考作文的準備。其中一篇《初春》寫的是公社書記如何抓緊春耕生產。1978年的高考作文是文章縮寫,預備好的文章未能用上。上大學之后,我將《初春》投給縣里的雜志,沒想到居然刊載了。這應該是我寫改革開放主題的第一篇文章。更沒有想到的是,這篇散文竟然成了我的“媒人”!同在一所大學就讀的一個師妹,也是老鄉,不知道怎么看到了這篇散文,覺得寫得挺好,就記在心里。一次見面時偶然說起,才知道原來作者是我,從此就有了交往,以至成了戀人,畢業后成為夫妻。
大學讀書時,我的文學創作很旺盛,習作很多,體裁也很豐富,就是沒有能夠在省級報刊發表作品,因此一段時間非常煩躁,甚至彷徨。一次,師妹兼女友說了句“你就是寫詩的命”,讓我醐醍灌頂。果然,調整思路主抓詩歌后不到半年,我的詩歌《北風吹過》就在赫赫有名的羊城晚報“花地”副刊上刊載了。而這一首,也是我發表的第一首表現改革開放主題的詩歌。
悟——習慣上,人們總以為寫作的體裁多,路子一定寬,殊不知如果多而雜,沒有一樣精通,道路一定會越走越窄。而你轉而專注一種體裁,看似路子窄了,其實路子會越走越寬,這就是所謂的“學業有專攻”。
“窄窄”的文學愛好,也可以成為人生“寬寬”的路。
除了文學成為我的愛情“媒人”外,發表的作品還成為我人生的“敲門磚”。
我出生在粵北的九連山區,世代是農民。父親因為曾經過繼給地主家做兒子,故有幸讀過一點兒書,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工作,后因為冤案入獄,一直到1987年底才得以平反昭雪。學習成績很好、但出身不好的我,從來不敢奢望招工、當兵、做干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靠寫作謀出路的念頭,所以從中學開始就喜歡上了文學創作。
不曾想文學真的改變了我的命運。大學畢業后,我回家鄉當上了中學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是堅持業余創作,而且陸陸續續有作品發表。雖然我的教師工作做得很不錯,是學校重要的骨干,但文學夢還是占了上風。1984年,我斗膽給剛剛上任的縣委書記寫了封信,附上我發表的作品,申請調往縣文化館工作。沒想到從不認識的縣委書記一個電話打給縣教育局長,一下就將我調去了縣委辦公室當秘書。后來書記才告訴我,縣里能寫的人才太少了,能在大報刊發表作品的人更是鳳毛麟角,這就是調你到縣委辦公室的理由。
1988年初,我遷調珠海市工作,同樣是用了我的作品作為敲門磚。我最初的崗位,是在珠海市委辦公室工作,每天接觸到的都是特區建設最前沿的景象和消息。日夜不斷的打樁聲,一天天延伸的道路,一幢幢矗起的樓房……斗轉星移,日新月異,眼睛中閃現的都是壯觀景象;腦子里出現的都是豪情壯語。自然而然地,我的一首《崛起》,很快就刊發在了南方日報的副刊上。從這一首詩歌開始,我的詩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主題宏大多了,視野開闊多了,語言硬朗多了。
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到珠海,我有幸參與了部分接待工作。小平同志堅毅的意志、睿智的話語、慈祥的面容,對我的心靈震撼很大,對我的人生觸動極深。個人的命運,也在這一年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機。
那時候珠海市政府正在舉辦一項重要的征集活動,要征集十大建議。珠海的西部發展戰略也剛剛提出,因此我提交了一份《珠海西區建設亟需建立完善領導協調機構》的建議,被評為十大建議獎的頭獎,時任市委書記、市長梁廣大做了批示,并很快通過市委常委會議討論通過,成立了西區建設指揮部。而我,更被市委調往西區的平沙區掛職擔任副區長,從一個建言者,成為一個建設者;從在稿紙上寫詩,到在大地上寫詩。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珠海市的黃金時代,也是我個人的黃金時代。從平沙區的副區長,到市政府的體改委主任,再到香洲區區委書記、市委領導,我擔負的工作越來越繁重,越來越重要,而文學創作也進入了一個高峰期。1992年,詩歌《特區打工妹》在羊城晚報發表,這應該是全國第一首表現打工者的詩歌。首屆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主題歌《藍天的盛會》《西部放歌》《珠海,珠海》,一系列描寫珠海、歌頌特區的作品魚貫而出。珠海經濟特區20周年慶祝晚會上,我的朗誦詩《大海藍天夢》以大型音詩畫的形式隆重推出,引起了廣泛反響,我作為珠海市“御用”詩人的位置也從此奠定。
悟——寫詩作文,必須有自我,因為文學是人學;但是,如果僅僅有自我,則一定路子走不遠、走不長,甚至越走越窄。文學一定要走向大眾、走向時代、走向社會,一定要心中有大我,才會越走越寬暢、越走越光明。
2004年,又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根據廣東省2003年底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的規劃,2004年春節期間,我邀請省內幾個文化專家開了一個座談會,專題研討文化大省問題。春節后,我接到省委組織部的通知,調往中山市任職。剛剛到中山市報到,羊城晚報就發表了我在文化座談會上的發言《廣東,離文化大省有多遠?》。以這篇文章為開題,羊城晚報組織了兩個月的大討論,引起了各方面的極大關注。巧的是我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香山人文”問題。中山古稱香山,當時包括了珠海和澳門地區,這樣就好像是無意中給中山交了“敲門磚”了。
中山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家鄉,也是香山縣的原點。能夠在中山工作生活,確實是人生難得的緣分和福報。在這里,我能夠在偉人行走過的土地上耕耘前行,能夠在偉人生活過的地方沐浴陽光,能夠在偉人思想過的地方加入改革開放的洪流,這該是多么值得自豪和驕傲的事情!十幾年的歲月,我的人生在這里得到了升華,我的寫作在這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我的文學創作,進入了長詩階段、史詩階段和大型文學臺本階段。《30年:變革大交響》是當時全國抒寫改革開放30周年少有的大型史詩;1300多行的史詩《共和國之戀》,是廣東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60周年的重點作品。2011年是辛亥百年,我除了要主持策劃和組織一系列國家、省、市級,以及與海外機構合作的項目和活動外,還主創了大型交響組歌《孫中山》,作為廣東省的重點文藝項目,至今已經在海內外演出十余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成功塑造了孫中山的音樂形象,填補了孫中山文化體裁的空白,更引發了孫中山文化熱。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我主創了大型電視文藝節目《英雄珠江》,也成功在央視和廣東省電視臺播出。
2017年,主創大型交響史詩《南越王趙佗》并演出,塑造了趙佗“中華統一英雄、嶺南人文始祖”的形象。至今,我已經創作了大型文學臺本十余個,包括《海上絲路》《海上絲路·香云紗》《中華魂》《珠江》《Macau·澳門》《冼夫人》《海的珍珠,珍珠的海》《咸水歌》《九連山下》等。
悟——作為一個寫作者、一個文化人,如果你的思想不健康、文字不明亮,你的寫作路子必定會非常窄小,沒有任何前途和希望,也會給讀者一片灰暗。所以,寫詩作文一定要追求正能量、堅持真善美,這樣你的寫作才能擁有寬廣的道路,你的作品才會有影響力和生命力。
思 辨 清 單
如何擁有更寬闊的人生:
1、豁達能解憂,智慧能避苦;
2、正直行大道,精微走小路;
3、樂極會生悲,苦盡必得福。
作者:丘樹宏,當代著名作家、詩人,現為中山市政協主席,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副主任,中國音樂文學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