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不清楚影評人算是一份職業,還是對某一群人的統稱,但若想起影評人慣用的伎倆,頭腦中總會想起“尖酸、刻薄”兩個詞,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氣概,頗有些里弄中整天談論東家長、西家短那些大嬸們的風骨,似乎別人身上都是缺點,唯有自己方為圣人的感覺。
最近偶讀一篇《姜文做自己、徐克做市場》的影評文章,把中國第五代導演群體貶低得體無完膚,說什么“在我看來,姜文和其他被趕鴨子上架的第五代導演一樣,他們的學習和創作經歷,決定了他們更加適應注重個人表達的作者電影語法,在他們擅長的領域內給予足夠的自由度,他們一定能給你絕對獨特的東西。可是商業影片有其自身的語法策略,敘事的流暢性和場面的效果性是首要的。”
很想知道,不是被趕鴨子上架的導演有幾人的成就超過了姜文那一代導演?而把敘事流暢性和場面效果性放在首位,忽略了主題性和思想性的影片,又有幾部得到觀眾的認同?這種完全自以為是的論調不說也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不可一概而論,你有你的想法,別人同樣有別人的想法;你認為正確的,別人不一定也認為正確。
印象當中,姜文絕對算得上一個穩重、自信、幽默、能干的導演,其能力和才華在其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自傳體三步曲中得到充分體現,濃烈的雄性荷爾蒙和英雄主義色彩使其贏得了大批的忠實觀眾和豐厚的票房收入,若說這是一個趕鴨子上架的人能做出來的豈不是笑話。
對于一些影評人的評頭論足,姜文依舊表現出其獨有的性格特質:我是有點任性,讓罵聲來得更兇猛一點。很欣賞姜文的這句話,的確沒必要理會那些聲音,規則是人定的,做好自己即可。
姜文在給《南方周末》記者解析《一步之遙》劇情時說:你要活命,交換的條件是出賣你的靈魂,把你拍成電影,你要符合一個“大V”的口徑,變成丑惡的靈魂,還給你穿上一套皮具,你不但要參與這個事,還要活靈活現演這個事。在姜文看來,荒誕的東西有時候就是真相,而這種表現形式也許就是有些人看不懂《一步之遙》的原因所在。
凡事沒有完美的,《一步之遙》之所以采用這種表現形式也是該劇九個編劇的共鳴,但僅憑此一點便整體否決姜文,甚至否決第五代導演的全部,也只能說不僅官僚,而且狹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