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我愛看電影,特別喜歡在閑暇時,泡一杯菊花茶,然后靜靜的坐下來邊飲邊看。因為電影的緣故,最近有一件事令我關注也令我揪心,那就是拐賣兒童案。我是有女兒的母親,將心比心,對于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深切的理解他們的悲痛。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于工作繁忙加之一些生活中的瑣碎,所以此時才看,電影講述一對夫妻因為關系不和睦,兒子成為他們唯一的聯(lián)系,但是有一天孩子卻莫名其妙地走丟了。夫妻二人努力地尋找著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樣找孩子的父母,更發(fā)生了許多震撼人心的事情。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fā)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跟隨著電影起起伏伏,讓我感觸頗深,最難忘懷的鏡頭是電影里,田文軍(黃渤飾演)說“憑什么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拼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孩子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于爆發(fā),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任何一個字,但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戳T電影,讓我們慶幸的是,田文軍和魯曉娟也許是幸福的,畢竟整個尋子團就只有他們找到了孩子。預告片有句臺詞是:離家的路有很多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親愛的,我們回家。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我想,每一個丟孩子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找回來,帶回家,但我想說,愛,一直都在,它會帶你們回家。只是要付諸漫長的等待路途,也許某一天,清晨醒過來,孩子就睡在自己的身邊,溫暖再次涌上心頭。所有沉淀下來的情感與糾結甚至是掙扎都會爆發(fā)出來?!?/p>
我看完這個電影,桌上已滿是紙,邊看邊哭,它觸動了我,過后也了解到電影中的故事是真實的案列,更是讓我震撼。也不知怎么,之后對“拐賣”這詞很是敏銳,時時關注這方面的新聞。2015年3月18日傍晚,四川省內江白合鎮(zhèn)村口鞭炮響起,藍明秀被拐26年的兒子李偉終于回家了,一家人相擁而泣。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心情很復雜,我在想26年是什么概念,這之間的過程該是如何?不過,幸好!最終!是父母的不放棄才尋得了這算是美滿的結局!我知道,很多父母卻沒這么幸運,很多孩子也沒這么幸運。看到新聞報道,有些人販子會通過暴力行為使兒童團體犯罪,或者是將兒童致殘裝乞丐,又或者是取用兒童身上的器官,賣給醫(yī)院或者病人等,從中獲利,再或者是強制兒童進行體力勞動??吹竭@些,我覺得很殘忍,難以理解這些人內心究竟有多么丑惡才能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我知道人世間的殘酷遠遠不止與此,它只是一角冰山,凸顯的社會性問題眾多,為了身邊的孩子,我們能夠做的,依然是少之又少,打拐道路,路漫漫,何時是個頭,依舊不清楚。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fā)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當打拐近年成為熱詞時,很多人才開始關注這一社會問題。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矛盾凸顯的就是當下人們的性格命運。如果是說藝術來自于生活,那么生活就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的鮮活。電影運用光影,向人們傳訴這一問題,無非是想喚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且不論這部電影如何,就以他當初的出發(fā)點,也是善意的一種人世間反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