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童年,每到盛夏季節,總喜歡在自家院子中的葡萄架下納涼,一邊看那繁密的滿天星斗,一邊看那飛著的螢火蟲。那是一種尾巴會發光的小蟲,精靈般地舞動著,總給你似天上的幾顆星星耐不住寂寞,而飛到人間的錯覺。我很喜歡這樣的情境,看著一閃一閃的小蟲,總有置身于童話中的幻想,心也仿佛在與它們一起飛動,直至沒入那遙遠的星河。
我是一個具有浪漫色彩的人,即便小時候也是如此,雖然那時我沒讀過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也沒讀過查慎行的“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但我覺得,在這清風微拂的夜晚,能有幾只流螢閃爍,還是很美妙的,尤其在那個用電都很緊張的年代,螢火蟲就像光的使者,所以我是從不忍心去撲捉螢火蟲的。不過,很多小朋友似乎聽過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總愿意用撲捉蜻蜓的網子去捉螢火蟲,并裝在一個玻璃瓶中,但我也從沒見過他們利用螢火蟲的微光去讀書,大多只是好奇而已。
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再想找到那些會發光的小蟲已是夢想,螢火蟲就像消逝在童話中一樣,成為追憶中的童年。聽人說在鄉村偶爾還能看到,但幾次在鄉村尋覓,終未得見,有時甚至懷疑這種精靈般的小蟲是否已在這個星球上滅絕了。也是出于好奇的緣故,曾經問過幾個小朋友,知不知道螢火蟲是什么樣?但是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根本不知道螢火蟲是什么東西。真的很不幸,許多當年美好的東西如今都不見了,螢火蟲只是其中之一罷了,我不知道這算是人類進步還是退步的結果,也許只是人類在發展中一個階段的代價,但當你經過這個階段,再想找回當初的東西時,卻發現已找不到了。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挪威的森林》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過了很長很長時間,螢火蟲才起身飛去。它頓有所悟似的,驀地張開雙翅,旋即穿過欄桿,淡淡的螢光在黑暗中滑行開來。它繞著水塔飛快地曳著光環,似乎要挽回失去的時光。為了等待風力的緩和,它又稍停了一會兒,然后向東飛去。螢火蟲消失之后,那光的軌跡仍久久地印在我腦海中。那微弱淺淡的光點,仿佛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往來彷徨。我幾次朝夜幕中伸出手去,指尖毫無所觸,那小小的光點總是同指尖保持一點不可觸及的距離。
這段描述更加讓我開始懷念螢火蟲,懷念童年夏日夜晚的那點點微光,可那點點微光卻早已在夏日微醺的夜風中逝去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