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家鄉,在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我不想像小學生寫作文那樣用簡單直白的詞語贊美我的家鄉,也不想像導游詞那樣用華麗夸張的句子宣傳我的家鄉。我的家鄉---賓川,是位于大理東北隅的一個縣城,是我生長的地方。
十五歲之前,我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我的家鄉,那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條街道,都有過我的足跡,而這些足跡也如同刻在心底一般讓我時常想起她。從出生到幼兒園到小學直到初中,也許正是這十多年“形影不離”的陪伴,讓我更加熱愛她。
高中,我考上了市里的重點中學,沒有想到,從那時候起,我離她將會越來越遠。我時常在想,到底是我拋棄了她,還是她遺忘了我?剛上高中,每個月回去一兩次,到高二,父親母親由于工作調動,也離開了她,我就很少回去了。高中畢業以后,我到武漢讀大學,每年寒假暑假才回來,雖然她已經變成“老家”了,只有那幢空房子,但我還是會獨自一人回去呆幾天,去看看她。走進那家開了二十多年直到現在都還是五毛錢一杯的冰淇淋老店,還有那家從十多年前在學校門口擺路邊攤到如今蓋起樓開起鋪面的卷粉店,依然那么親切、那么熟悉。但是,每次回去,看到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突然冒出來街道,甚至我需要問路才能找到童年的記憶,她的變化太大了,讓我覺得陌生,似乎我也不再屬于這個地方。大學畢業以后,我選擇回云南,在離家鄉四百多公里的另一個縣城工作。回去的機會更少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去,每年也只有春節這個闔家團圓的時候,我與父親母親,才有時間一起回去看看外公外婆,與親人團聚。每次回去,家門口都是荒草叢生,由于家里長時間無人居住,到處都是灰,母親只將臥室打掃一番,打趣地說:“這房子現在只是我家的賓館了,每年也就這幾天回來住,只有床是干凈的,其他地方也不用打掃了,我們白天都在你外婆家,只有睡覺時候才回來。”母親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心里卻隱隱作痛,不管走到哪里,走多遠,這里才是我的家啊。不知道是因為離開這里以后就開始漂泊的日子,所以才會想她;還是因為離開這里以后我與父親母親一家三口三地分居的狀況讓我及其懷念她。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過年似乎襯托出了在外漂泊的人們的重要性。你離開城市時,城市開始逐漸變得冷清,你回到鄉村時,鄉村又開始熱鬧起來。”眼睛有點酸,也許是太久沒有回去,我不留戀那種霓虹閃爍、車水馬龍的都市生活,我只熱愛那寧靜悠然、簡單恬淡的小鎮生活。我懷念關于自己美好的童年記憶、懷念關于我和父親母親每天其樂融融的幸福時光。想躺在自己的小床上進入甜蜜夢鄉,想拂去滿墻的泛黃的獎狀上的灰塵,想拿出作業本在書桌前認真地寫一遍然后躺在轉椅上靜靜發呆,想把藏在抽屜里的小紙條拿出來再回味一遍,想去廚房幫母親做飯然后一家三口坐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想拿著水管跟父親一起給陽臺上的花花草草澆水,想在院子里搭起樓梯去摘父親種下的芒果和枇杷……
上次回去的時候是春天,不知道下次回去又是何時?不管身在何處,時空如何變換,家鄉的味道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