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西湖孤山西南側有個好去處,喚作西泠印社。之所以說西泠印社是個好去處,是因為這里園林精雅、景致幽絕,人文景觀薈萃,摩崖題刻隨見,并有“湖山最勝”之美譽。西泠印社是一個創立于光緒三十年的社團,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故被稱作“天下第一名社”。由此,西泠印社在喜好書畫、金石之人眼中,那是塊神圣寶地,都以成為其社會員為人生一大追求。
我是不懂金石書畫的,但卻很喜歡,家中也有幾幅算是說得過去的書畫,臥室墻上就掛著一幅西泠印社理事的書法作品。這幅字是同事在參加筆會時所得,后被我討來。寫得怎么樣是不好妄加評論的,單是從筆鋒中透出的金石氣便讓我喜歡得不得了,我想那應該算作西泠風骨。不清楚西泠印社會員的書法作品是否都有這種金石氣,但我想大抵也差不了許多。畢竟西泠印社那個地方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己任,受碑石影響頗深,若是書法作品中沒有金石之氣,豈不失了西泠印社的精髓。
如膜拜般欣賞過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其中有一幅隸書四言聯“金石大壽,歡樂永年”尤是喜愛。這幅聯是弘一法師36歲時為其好友、著名實業家穆藕初所書,八個大字以魏碑出之,轉折提頓分明,銳利的筆鋒,沉穩的氣勢,盡顯弘一法師書法樸拙風骨。弘一法師是西泠印社一員,其篆刻水平與其書法一樣登峰造極,皆是在平淡、恬靜中給人以超然之感。顯然,弘一法師的書法、篆刻是相互影響共通的,而這種共通的勁頭便是西泠風骨。
我在西泠印社游覽時,心情是非常寧靜的,長滿苔蘚的曲徑上散落著斑駁的光影,有種釋然的情緒在浮動。偶有浙大的學生在石凳上溫習功課,便上前聊上三五句,他們的回答都很溫和,也很堅定,就像西泠印社那些書法家寫出的字一樣,讓你感覺到舒朗。我很懷疑,是不是長期在這個氛圍中,便會在無意間形成這樣的性格,否則怎會在人和書法間產生共鳴的相似感。
2014年的時候,浙江美術館舉辦了“西泠峰骨—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長作品展”,共展出了350余件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大可窺見西泠印社的文脈與風骨。吳昌碩是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有人說吳昌碩“竹布長衫、謙謙儒者”的中國傳統士大夫形象便是西泠精神的最好反映。士大夫精神是什么呢?據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陳振濂解釋,士大夫精神有四種特質:一是不追求堂皇,講風雅、講品質、講風范。二是堅韌、百折不撓。三是沉潛。四是溫潤。這四種特質綜合起來其實就是四個字:“柔中帶剛”。柔而不軟,剛而不硬,柔中見剛,剛中有柔。陳振濂的解釋也印證了西泠印社那些書法大家筆法的精髓之處,我想這些特質也是支撐西泠印社百年不倒,且愈發興盛的主要內因吧。
西泠印社中的每一幅字、每一枚印章皆映射著西泠精神,而西泠精神也憑字和印章得以弘揚。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能亙古不朽,也唯有精神才是不滅的,西泠印社也憑借著它的精神,在崇尚士大夫風骨的國人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碑石。(紅遼公司 王海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