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賣羊肉串還是那幾個人,扭著屁股,唱著聽不出曲調的歌。平時這幾個人也在廟會周圍賣,但很少能有幾個人來買,可逢上廟會就不一樣了,每個爐子旁都能圍上三四個。有的一手拿著肉串,一手往嘴里塞,邊吃邊品評著,油水糊滿了嘴,也騰不出功夫去擦一下。還有賣燒麥、賣餡餅的,都排著長長的隊伍,似乎這些平常偶有光顧的吃食,突然間變成了奇貨可居的樣子,實在有些想不通。
廟會亦稱廟市,是中國市集形式之一。早期是在寺廟節日或規定日期舉行,多設在寺廟內或其附近,故稱廟會。沈陽皇寺廟會大概也是源于錫伯族家廟設在此的緣故而形成,每次舉辦都很火爆。雖然已沒有過去擺場子撂跤、打把勢賣藝等熱鬧的樣式,但僅是匯聚天南海北的吃食便也可引來幾十萬人的吃貨,似乎不大快朵頤一頓,便虧了自己一般。然而一轉回家,大多數都嚷嚷:全是人,實在沒什么新鮮玩意。
剛參加工作時,經常聽老輩人講過去的皇寺廟會,很熱鬧的場面,吃只是一個方面,關鍵是那些變戲法、抖空竹、擺擂臺等讓人叫絕的花樣。單一個摔跤,就能讓老輩人說上半天。據說,當時在皇寺廟會周邊的北市地區,號稱摔跤場上“八大天王”的幾位就在我工作單位,便尋機會讓其中一位“天王”講一講在皇寺廟會上摔跤的事兒,勾得他激動了好一陣子。一大口茶下肚,第一句就是:我那時候年輕,仗著身大力不虧,沒幾個是我對手。再加上里三層外三層的捧場,我還真不服誰。說了一大堆,最后撇出一句:現在的廟會沒看頭,照我摔跤那會兒比差遠了。
這位曾經皇寺廟會摔跤場上的“天王”說得實在讓我有些神往,沒經歷過那樣的廟會,所以頭腦中的場面總是與電視劇中北京天橋的熱鬧相混淆。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爺爺家看到過趕集,那時候家境都不富裕,也買不起什么,趕集主要就是湊熱鬧,有個耍猴的就能讓孩子們激動半天。整天嚷嚷著要大人們帶著去趕集,就圖能看到一些傳統的玩意。一晃四十年過去了,如果要沒點傳統玩意,也懶得再趕什么集、赴什么廟會了。
去年金秋廟會的時候,拗不過妻要我陪她逛廟會的“命令”,好在離家就幾步遠,便踱了過去,果然發現有讓我眼前一亮的玩意。那是一個賣漆畫的攤子,擺著幾個福祿壽字,是用給寺廟建筑上漆的傳統老手藝制成的,描著金,很有味道。徘徊了好一陣子,就是因為價格太貴的原因,沒買。這種傳統老手藝很討人喜歡,很多人都有要買的欲望,而有錢人更是砸下一摞鈔票,專挑那種有編號的珍藏品買。今年十一期間,瞞著妻子,兜里揣了錢跑到廟會找那個賣漆畫的,可卻沒尋到,實在有些遺憾。在廟會上兜了一大圈,看看還有沒有其他傳統的玩意,卻沒發現。喊著小葉紫檀手串,拿起來一看發現是大葉的;喊著新疆和田白玉,拿起來一看發現是青海的。再看看所謂的吃食,也是早市上就有的那些。
我不清楚現在的人逛廟會圖什么?為了吃,還是為了熱鬧?如果為了吃,還不如逛市場。如果為了熱鬧,那總要有熱鬧的東西在里邊。什么樣的玩意才能引起熱鬧,我想還是傳統的東西,變戲法也好、撂跤也罷,都是傳統的“點”,而這些“點”是構成廟會的魂魄和基礎。若是失去了這些東西,光憑一個滿大街都是的吃食,廟會也就失去了魂,想保持熱度將非常困難。為什么要強調將傳統的東西發揚光大,意義也就在于此。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