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記得在某一檔綜藝節目中,一位年輕人反復強調自己曾經徒步走過了川藏線,最后,主持人終于聽不下去,總結說:“其實旅行只是一種玩的方式,沒什么可以炫耀的,和去酒吧玩,在麻將館里玩一樣,沒有本質的區別。”主持人的總結無疑給這位年輕人潑了冷水,但卻道出了一個事實,也將近些年來被“神化”的旅行,還原到了它應該有的位置。
我個人認為,這個社會上,“時尚”其實是一個陷阱,不管什么東西,只要成為一種時尚,就會失去其本真的價值,服飾也好,旅行也好,都是如此。要知道:“辭職去旅行”并不是灑脫和自由的代名詞,它給了人們短暫的主宰生活的錯覺后,留下來的是現實的陣痛。
我的一位朋友就曾經誤入過這樣的“陷阱。”大學畢業兩年之后,她原本在單位做得很不錯,而且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只因為某次和上司之間有點誤會,就一氣之下沖動辭職,和當地的“驢友們”奔赴西藏。在火車上,她一直在聽萬方的《不確定》,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她看到了夢中的青海湖和布達拉宮,每到一處就在當地買明信片,寄給我們這些昔日的好友。從西藏回來那天,她裹著一條巨大的披肩,整個人充滿了“文藝范”……這似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旅行。
可是一個星期之后,她又不得不為下個季度的房租發愁,每周兩次奔赴人才市場,尋找新的工作。多年之后,談及那次沖動的旅行時,她感慨萬千,最終的結論是:自己當時辭職去旅行只不過是對現實的逃避,這讓她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陷于窘迫中。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有些人在旅行之前就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借旅行來調整狀態,提升自己。但是絕大部分跟風的年輕人在沖動之下去旅行是盲目的。不管是失戀還是辭職,不管去川藏游歷還是去香港購物,他們的姿態不是悠然自得的,而是倉促地逃脫,逃脫壓力、責任和不敢面對的事實。但問題是,一些人生中的困境,如果你不去面對它,選擇突圍,就永遠是困境……正如我那位朋友不管不顧辭職一樣,在路上,她是灑脫的,但是歸來之后,來自工作和生存的壓力將會幾倍于之前地洶涌而至!
我們所要知道的是:旅行不是人生的常態,而細碎的喜怒哀樂與繁瑣的柴米油鹽才是。我不反對旅行,相反,我自己也非常喜歡旅行,只不過,旅行應該成為我們主動的選擇,而不是最后的退守。旅行賦予我們的應該是自我的沉淀與觀念更新,而不是對外的炫耀。
不管我們人在家鄉還是在旅途,在熟悉的城市還是陌生的路上,生活是自己的,我們需要為此去承擔,成長是自己的,我們需要承受拔節的痛苦,才能收獲快樂與富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