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泡石葫蘆斗。?
卡斯特羅2011年限量煙斗。?
石楠木花斗。
意大利羅密歐煙斗。
煙草在線據深圳新聞網編輯整理 1985年出生的黃希輝喜歡煙斗收藏,說起自己喜歡上煙斗的機緣巧合,他頗為感慨:“年輕氣盛的我自從認識煙斗后便愛上了它,它能讓我慢下來,讓我的心靈安靜下來。”18日下午,黃希輝做客文化茶座,用“斗客”的生活態度和讀者分享煙斗這門休閑哲學。
煙斗包涵了某種身份象征
抽煙斗是男人最原始的吸煙方式。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用玉米芯制成的長柄煙具吸食煙葉。用煙斗是印第安人的一種崇高的禮儀。在16世紀的歐洲上流社會,抽煙斗甚至成為男人的時尚。
在普遍的認知里,煙斗似乎是以西方社會為主的工藝品,但近年來,煙斗在國內逐漸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煙民出于降低吸食煙草對身體的危害等考慮,加入了煙斗客(Pipesmoker)的行列。
煙斗客,即對抽煙斗的人的雅稱。在黃希輝看來,一支好煙斗是可以養眼、適手、合嘴、爽心的,而不同的煙斗客對于煙斗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期待,它是工具的同時是藝術品,也可以說是男人某種身份的象征。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福爾摩斯就曾經對他的助手華生醫生說:“煙斗有時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手表和鞋以外,沒有什么東西比煙斗更能顯示一個人的個性。”
“幾個斗客在一起,點燃煙斗,在徐徐吐出的繚繞煙霧中,歷史、文化、趣聞奇談,便能娓娓道來。”黃希輝說,煙斗還是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賞玩”態度中的休閑哲學
歷史上很多名人騷客都酷愛煙斗,比如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馬克·吐溫就是個大煙槍,他曾經用“如果天堂里沒有煙斗,我寧愿選擇地獄”這夸張的詞句來表達自己對煙草的熱愛和癡迷。
德國思想家、哲學家恩格斯則以無比陶醉的語氣對朋友說:“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坐在花園里,嘴里叼著煙斗,讓太陽曬著脊背,再也沒有比這種情況下讀書更舒服的了……無論在什么艱苦環境下,也要有追求雅致生活的情趣。”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更是一位忠實的煙斗愛好者。據說,愛因斯坦工作的時候喜歡事先裝好幾只煙斗,在自己的面前放一整排,以便隨時取用。他告訴人們:“我相信抽煙斗可以使我們對人世間的事情有某種比較冷靜而客觀的判斷,煙斗讓人思考。”1950年,愛因斯坦被蒙特利爾的一家煙斗俱樂部吸收為終身會員。
以上這些“煙斗客”的人格特征大致表現為:信念、情趣、思考、冷靜、幽默等,他們是名人,更是雅致生活的追求者。煙斗對他們來說,其重要的意義并不在于吸煙,而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情趣。他們抱著對煙斗“賞玩”的態度,從中體會適合自己的休閑哲學。
寶安建了個煙斗俱樂部
黃希輝總結了“斗客”拿出煙斗的兩條規律:其一是在心情焦慮之下,抽一斗煙來紓解情緒;其二是在心情平靜時,坐下來舒舒服服地點上一斗煙,盡情享受輕松自由的美好心境。
2011年,寶安煙斗俱樂部成立,黃希輝是創始人。目前,俱樂部吸收了二十多名煙斗發燒友。“斗客”們不定時舉辦煙斗文化的分享與交流活動,并策劃舉辦了幾屆煙斗比賽。作為盛禮典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希輝還創辦了微信公共平臺“盛禮典藏煙斗收藏與鑒賞”,現擁有粉絲5000多名。“煙斗具有神奇的功效,能使躁動的心靈沉靜下來,享受安靜,又能使安靜的大腦活躍起來,激發創意。”黃希輝覺得煙斗能使人放松身心,并專注于沉思冥想中,它的功效等同于瑜珈。
煙斗能使躁動的心沉靜下來
值得強調的是,用煙斗吸食煙草不會把煙吸入肺部,只是讓煙霧在口腔打個轉,充分領略煙草的醇香后即呼出,這比將煙霧吸入肺中的卷煙對人體的危害要小一些。煙斗的好處還在于既能讓人享受到抽煙的樂趣,又不至于上癮。一般來說,性格急躁的人無法抽煙斗。與匆忙地吸食卷煙的方式截然相反的是,裝煙斗是一門難度頗高的技術活,多數想戒煙戒躁的人都選擇抽煙斗,也恰恰是緣于裝煙斗的過程能使人慢慢平靜下來。說到底,煙斗的真諦就是慢生活。
越來越忙的都市生活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培養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來放松自己,煙斗作為男人們的一種休閑方式,既好玩又怡情,還彰顯個性。此外,煙斗需要一定的技巧、經驗和修養,在某種程度上說,用煙斗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感悟人生的過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